放大圖片
■作為浙江省人大代表裡唯一的殘疾人,王海英會借提案為殘疾人發聲。 本報浙江傳真
求職被拒逾200次不言棄 心懷感恩回報社會
在浙江省人大代表王海英的辦公室裡,懸掛着她的座右銘「不以殘損自卑,不以成就自傲」,作為一名小兒麻痺症患者,王海英曾求職被拒200多次,但她並未因此退卻,仍堅持學習、工作,白手起家,先後在溫州創辦三家公司,並聘用20多名殘疾人。「我太能體會殘疾人的艱辛,所以願盡一切可能為他們發聲。」■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 溫州報道
王海英出生在麗水市林河村的一個農民家庭,3歲時,因發高燒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患上小兒麻痺症,留下腿部殘疾。17歲那年,王海英考上衛校(培養護士的學校),卻因過不了體檢被拒之校門外。為了生存,王海英隨哥哥來到溫州,做起駕駛殘疾人三輪車載客的生意。一次載客中,她遇到了杭州華強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校長被她的勤奮自立感動,破格錄取其到杭州學會計。
求職竟被誤當乞丐
經過兩年學習,王海英以優異成績畢業,但當她信心滿滿地回到溫州求職時,卻因為腿部殘疾,先後被200多家企業拒絕。「記得有一次,我看到溫州來福門鞋城一家門店貼着招聘啟事,要招一名會計,我想我肯定能勝任,就去求職。」沒想到,正當王海英在門口等候時,忙碌的老闆娘拿出一元(人民幣,下同)扔給她,打發她走,原來老闆娘誤把她當作乞丐了。
一次次艱辛的求職經歷,讓王海英腦海中閃現出了一個念頭,自己要做一個堅強的人,用行動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2004年3月,王海英籌集近10萬元資金,帶着3名實習會計,租了一間50平方米的辦公室,成立了溫州金算盤企業事務代理有限公司。為了推廣公司知名度,王海英親自帶着員工到火車站、汽車站及各個加油站,給來往的每位的士司機送上一瓶飲用水,換得在車內張貼金算盤的廣告。
自考高級會計師證
每天晚上,她還自學高級會計師課程,並最終考得執照,將公司的業務慢慢轉型到財務管理上。「我還記得第一位客戶上門時,我連該怎麼收費都不知道,最後還是這位客戶幫我設立了收費標準,直到現在我們仍是很好的朋友。」
十餘年過去了,王海英創辦的金算盤集團旗下囊括會計師事務所、知識產權所、投資公司,以及一家會計學校,在麗水、瑞安、甌海等地都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成為浙南地區財務顧問或財務管理的龍頭企業,溫州的上市企業幾乎都是她的客戶。
對於許多無私的人不求回報地幫助她、支持她,王海英說:「是他們的付出成就了今天的我,我想,回報社會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抱着這種信念,王海英堅持對所有來公司辦理業務的殘疾人和下崗工人免去費用。對來會計學校就讀的殘疾人,她也盡可能免除學雜費用。
2007年,王海英以個人名義捐出20萬元,設立「王海英助殘扶貧基金」,用於救助沒錢看病的殘疾人和特困新溫州人。在汶川地震發生後,她第一時間向災區捐助了5萬元。據不完全統計,自2004年以來,王海英已向社會各界捐資捐助逾百萬,樹立了一個殘疾人幫扶殘疾人、殘疾人幫扶社會弱勢群體的典範,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