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南書房夜話活動飄書香 學者匯聚啟發經典閱讀熱潮


放大圖片

■胡野秋認為閱讀應成為生活方式。

閱讀已經成為當代不可缺少的生活習慣。在閱讀的大潮中,讀什麼、怎麼讀,成為了人們不斷熱議的話題。家庭是社會的重要單元,家庭與經典閱讀之間的關係探討也成為了一個熱議的話題。日前,在深圳圖書館的「南書房夜話活動」中,「圖書館與家庭經典閱讀」成為了文化界人士的討論主題。■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參加是次活動的嘉賓包括南京大學教授徐雁、北京大學教授王余光、深圳知名媒體人鄧康延以及文化學者胡野秋。眾嘉賓圍繞當下的閱讀生態、經典閱讀的特質以及家庭與之的相互關係,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美文閱讀 西方亦有之

徐雁認為,大學生現在要好好讀書,尤其要讀古今經典好書,中外名著佳作,還加上一個美文。為什麼呢?因為這種閱讀不單單是為自己,而是五年、六年之後自我的身份塑造。例如,他自己的研究生--碩士、博士,大部分人都走過了婚禮的紅地毯,不少人都是一個孩子加一個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所以說如果不利用大學本科這個時候,把自己從一個考生變成一個書香的大學生的話,則未來的下一代人便難以成為一個「書香寶寶」。所以,他推廣校園閱讀,為的便是啟發經典閱讀的熱潮。

王余光認為,2008年他曾呼籲在全國圖書館建立經典閱覽室,後來其實也有一些圖書館在做,比如說深圳南山圖書館便設置了經典閱覽室。在最近幾年,比如像安徽的高校在呼籲建立經典閱覽室,像海南高校,很多大學其實也在做,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很多大學在開設一種課程:開設關於經典閱讀的課程。例如說北京大學,現在呼籲老師小班開課,大概20人,選修的學生不要超過20個,老師跟學生一起讀這些經典。他特別指出,這些做法其實在西方,例如在美國的一些私立中學、大學,比如哈佛大學,都開設了類似課程,而且開設了100多年。

家庭和長輩對子女的閱讀確實有很大影響。鄧康延回憶了他自己的一件往事。大約1975、76年的時候,他母親知道一本書叫《流浪兒》。她看了一點,聽別人說非常好,輾轉了幾次不斷借回來,等鄧康延拿到那本書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的母親為借這本書,已經是經歷了很多人的手,所以他當時就帶着那種情感去讀,印象特別深。這就是他母親給他樹立的怎樣讀一本書的典範。

經典提升審美

針對當下的閱讀現實,胡野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他覺得經典閱讀具有提高審美的能力。他說,中國的家庭經典閱讀相對來說確實是比較弱的,尤其現在很多人在推廣親子閱讀,但中國的家長是親子打麻將,很少親子閱讀的,那麼在這個情況下,很多人也梳理了原因,包括中國的家庭經典閱讀為什麼那麼淡薄,究竟要從哪些地方找原因?他覺得最簡單的原因是大家都會找沒有時間。

此外,他認為,在當下這個年代,四大名著是經典,除了這四大名著經典,還有很多經典。他的兒子在小學6年級的時候,四大名著都讀完了,且讀完《紅樓夢》也沒有變得怎麼樣,不讀《紅樓夢》的那些小孩子小學三年級反而開始有早戀傾向。胡野秋說,讀完《紅樓夢》的孩子,至少審美水準不會只說這是紅花綠樹;在他眼裡那就是人面桃花相映紅,而是具有這種審美的能力了。

王余光提及了公共閱讀地方化的議題。他說,在一些發達國家像日本和美國,都有對類似閱讀立法,實際上是來加強地方政府為公民提供閱讀方面的服務。他個人認為,美國的鄉村圖書館、村鎮圖書館都做得特別好,為什麼?因為這些家長關心孩子放學以後沒地方去,美國這些孩子下午大概3點就沒課了,家長很頭痛,就把孩子送到圖書館去,所以圖書館對家庭來講非常重要。

閱讀應是生活方式

在中國內地,江蘇、深圳都已經有了官方的閱讀促進條例,也有不少人士提出制定全國性的全民閱讀條例。徐雁認為,這對政府而言,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對個人也有深遠的意義。他認為,中國已有全民健身,因而也應當逐漸推廣全民閱讀。他覺得,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叫做月讀一書,日行一善,也就是說,讀書並不僅僅是開卷有益,並不只是你讀了很多的書,圖書館要經常獎勵借書最多的讀者,給他發一個鼓勵,而是讀書也一定要貫徹到行動當中去,理論聯繫實際,知與行要合一。

胡野秋認為,要讓閱讀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西方情人節通行的禮物就是一枝花加一本書,跟朱古力;朱古力夾在書裡,所以在這個狀態之下,中國人應把閱讀化成一種生活方式。

相關新聞
南書房夜話活動飄書香 學者匯聚啟發經典閱讀熱潮 (2016-03-16) (圖)
「在獅子山下尋找他的足跡」攝影展重溫香港舊貌 (2016-03-16)
羽毛藝術展呈現生命美 (2016-03-16) (圖)
Art Central載譽歸來 (2016-03-16) (圖)
香港藝術中心開放日 讓大眾喜迎復活節 (2016-03-16) (圖)
李永庚的香港「做活」 關係的裝置 人生的思索 (2016-03-12) (圖)
走東走西:報紙末路 (2016-03-12) (圖)
設計上海2016預展揭幕 (2016-03-12) (圖)
樂活台灣 綠色健康 (2016-03-12) (圖)
西九戲曲中心與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簽訂交流合作意向書 (2016-03-12)
壓力雖大 仍不斷前行 (2016-03-09) (圖)
國家級名師抵港分享京崑戲曲藝術 (2016-03-09) (圖)
過億藝術品展中環 (2016-03-09) (圖)
作家二月河有反腐情結 (2016-03-09) (圖)
新光戲棚懷舊墟 細味香港那些年 (2016-03-05) (圖)
走東走西:向芬蘭學習 (2016-03-05) (圖)
「文學跨流域」多媒體展覽 尋回香港記憶 (2016-03-05)
廣州水鄉文化節南沙開幕 (2016-03-05) (圖)
社區文化大使將生活藝術無縫對接 (2016-03-02) (圖)
唐詩新曲原創合唱系列音樂會 桃李齊頌,詩樂共融 (2016-03-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