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近50名合資格技工參加比賽,挑戰專業鋼板及鋼管燒焊的技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翁麗娜)本港多項大型基建工程持續進行,建造業人才有價有市,吸引不少年輕新血加入。工聯會金屬焊接從業員協會昨日舉行首屆「香港焊接職業技能大賽」,吸引48名年齡主要介乎21歲至37歲的燒焊技工參與挑戰。參賽者之一、現年27歲的甘志良接受本報訪問,透露由穿着白袍在實驗室做檢測工作,改為落地盤「揸焊鉗」的轉變,坦言有份參與香港建設而感到滿足。資深業界人士透露,燒焊工人起薪點較高,新入職月入也有2萬元。
有「鋼鐵裁縫」之稱的焊接工人,利用燒焊器加熱鋼鐵及焊條,拼出大型組件,箇中需要相當技巧。協會為了鼓勵業內人士互相切磋,昨日起一連兩日舉行比賽,各人需要挑戰高難度的鋼板「向上立焊」及鋼管傾斜45度的燒焊技術。
感實驗室沒前景終轉行
將於今日出賽的甘志良(阿良)早年於專業教育學院修讀檢測及認證高級文憑課程,畢業後加入實驗室,短短一年多時間,眼見行業北移、晉升前景黯淡,索性辭職加入建造業,某次與燒焊師傅閒談,發現待遇不錯,於是去年報讀建造業議會燒焊課程,展開學校學習、工作實習的雙軌生活。最近完成中工考試的他表示,這行事業階梯清晰,打算考取大工資格後,再報讀燒焊檢測課程,「屆時自己由落手落腳去做,變成可以檢查別人的製成品。」
曾多次參加亞洲及香港健力比賽、更成功奪冠的阿良外表健碩,但拿起焊鉗卻是十分手巧,不過學習過程總有苦頭要吃,他也不例外。阿良笑言最怕熱:「金屬熔點達到1,500度,燒的時候真的熱力逼人。」但經過一、兩個月也習慣了。而燒焊期間時有火花濺出,他說:「彈到痛都不敢停,因為一停再燒就會唔靚。」
女友笑言「這行有安全感」
他說,很多人以為「燒焊好粗魯」,然而學習過程中,發現如何達至無裂縫、氣泡及駁位平滑都是大學問,「其實燒焊是千變萬化,易學難精。」他說:「每一行都要用心做,否則做邊行都不行。」阿良認為香港基建陸續有來,即使公共基建完成,還有數之不盡的樓宇建設。由於這行穩定,他也介紹了幾位朋友報讀建造業議會燒焊課程。他指其女朋友亦十分支持其工作,更笑言對方「覺得這行有安全感」。
金屬焊接從業員協會公關主任李漢明表示,香港基建項目聞名全球,多項設計獲得國際獎項殊榮,現時亦進行多個大型基建,焊接工人擔任重要角色。他透露,業界現在承接不少大型本地工程,如港珠澳大橋工程,由於起薪點較其他行業高,即使新入職焊接工人日薪已有900元,每個月平均開工約22日,已經月入約2萬元,吸引不少青年人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