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展出的黎冰鴻1977年油畫《八一起義》又名《歡呼勝利》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茅建興 杭州報道)由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文聯、中國油畫學會主辦,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繪畫藝術學院承辦的「繪心藝魂-黎冰鴻藝術回顧展」日前在杭州市南山路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展覽上黎冰鴻夫人、90多歲的張天虹向中國美院捐贈黎冰鴻的油畫、水彩、素描、速寫等代表作品67件,並由中國美院美術館永久收藏。
黎冰鴻(1913-1986)原名炳康,廣東東莞人。早年從李鐵夫學油畫,後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1946年到蘇北解放區,隨軍征戰。長期任教浙江美術學院,歷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常委、杭州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黎冰鴻早年作品多為戰地寫生、宣傳畫、人物素描、漫畫等,後多作油畫,探索油畫民族化之路,將繪畫技巧歸納為「意、章、形、色、筆」五字訣。晚年所作油畫風景,尤重意境創造。代表作有《南昌起義》、《水電站發電了》、《黃昏出擊》等,作品多為內地各博物館收藏。
在展覽中,記者見到本次展覽的最大亮點--黎冰鴻創作於1977年的油畫《八一起義》,它長160厘米、寬125厘米。生動的人物、壯闊的場面還原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再現那個動人心魄的瞬間。此前,該作品一直收藏於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本次展覽為該畫作離館後的第一次公開亮相,這幅《八一起義》是他的第三次創作,也是最成功的一幅;另一幅創作於1959年的《南昌起義》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黎冰鴻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代表油畫家,其中《南昌起義》是新中國美術史最重要的美術作品之一,家喻戶曉。 中國美院院長許江表示,《南昌起義》無疑是黎先生一生的代表作。黎先生一生創作了三幅同名大畫,前後歷時20年,精益求精。歷史上,南昌起義沒有留下影像,繪畫創作卻為數頗多,但得到史學界普遍認同的是黎先生的《南昌起義》。黎先生激情四溢,熱愛生活。上世紀50年代他出訪保加利亞,留下生動的異國寫照;60年代初到雲南邊陲,採寫遠鄉邊民的生活;80年代又到海南,傾情記錄熱島風光。寫生貫穿他整個的藝術生涯,寫生與人生,史跡與畫跡,交錯地塑造其人其藝,30年後面對,我們心中猶存真摯感動。
黎冰鴻與香港也頗有情緣。1934年到1936年,他先後在香港海外聯華電影公司幫助畫廣告、海報、設計佈景,當臨時演員,曾在香港大觀影片公司拍攝的《風流小姐》中當美術顧問、替身演員。這段時間,經人介紹,他認識了畫家李鐵夫,李鐵夫的油畫寫實手法對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939年底,他又回到香港,適逢葉淺予、張光宇、郁風、丁聰等人籌備組織「中國漫畫家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同時籌辦一個抗日漫畫展,他參與了這個活動。1941年,他到香港籌備個人畫展,12月,準備就緒,不幸在畫展開幕前夕,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將全部作品付之一炬。
黎夫人張天虹說,將黎冰鴻的部分有傳承價值的作品捐贈給中國美院,是他生前的意願。黎冰鴻藝術回顧展在美院舉辦是全家30年來的期待,今天終於實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