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日日功課「趕住做」 港童淪「趕孩」受壓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高鈺) 為怕「輸在起跑線」,很多香港家長均會積極催谷孩子參加課外活動。一項調查顯示,22%受訪家長的子女每天平均需要應付4份至6份功課,並在課餘參與1項至3項課外活動;7%受訪家長的子女除應付4份至6份功課外,課外活動項目更達4項至6項,生活相當「充實」。

有本港商場委託了獨立市場調查公司於上月透過問卷訪問了385名家長,當中主要是幼稚園生及小學生的家長,以了解他們安排子女學習及課外活動的情況。結果顯示,兩成家長會安排子女同時參加4項至6項課外活動;亦有1%家長更會安排7項至9項活動。此外,4歲或以下孩子、5歲至9歲孩子的兩組家長,分別有87%及75%會為子女安排1項至3項課外活動。上述兩組家長亦各有12%及25%為子女安排4項至6項課外活動。

此外,62%受訪家長的子女平均每天有最多3份功課;29%平均每天有4份至6份功課;8%有7份至9份功課。既要做家課,又要忙於課外活動,只有45%受訪家長的子女平均每天能睡覺超過9小時,能睡7小時至9小時者約47%。

被問到最注重培養子女哪方面的能力,58%家長認為社交及自理能力重要,24%認為是學術能力,18%覺得體感觸覺﹙如運動、藝術方面﹚重要。另一方面,46%受訪家長直認體感觸覺乃最為不重要的一環。

至於香港家長為子女安排課外活動的目的,六成受訪家長認為子女的興趣為最重要,有近兩成人卻坦言是為孩子建立更佳的面試成績表或加強在校競爭力。另有2%人認為「完成父母的期望」是最重要的目的。

變「功課機器」 減學習熱情

香港心理輔導學家蔡綺文認為,學童睡眠不足卻要應付大量功課及課外活動,令他們無法作多方面發展,嚴重者可能會引致情緒問題,「密集式功課不能加強子女的競爭力,反而會讓孩子變成一台『功課機器』,大大增加其壓力,並減少對學習的熱情。」久而久之更會形成情緒和精神壓力。

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教育顧問廖佩琪亦指出,現時香港普遍的教育風氣着重以考試分數去衡量孩子的成就,讓不少學童從幼稚園開始便成為「趕孩」,在追趕功課補充的夾縫中度過,忽略如體感觸覺、社交及自理能力上的培養。

相關新聞
師生快樂學幫四驅車出「超必」 (2016-04-11) (圖)
日日功課「趕住做」 港童淪「趕孩」受壓 (2016-04-11)
「升大才有前途」局限青年出路 (2016-04-11) (圖)
校園放大鏡:真光書院中一級社成立 (2016-04-11) (圖)
大學遊蹤:赴加做交換生 發現世界很多可能 (2016-04-11) (圖)
學界正能量:會考得1分 照樣讀碩士 (2016-04-08) (圖)
陳鎮南金句 (2016-04-08)
「甩轆」早收卷 考評局查錄影 (2016-04-08)
微型小說續寫賽 參與學童創新高 (2016-04-08) (圖)
6人膺教院榮譽院士 (2016-04-08) (圖)
呂大樂膺教院副校 推研究知識轉移 (2016-04-08) (圖)
教育自由講:活用「ABC理論」管理情緒 (2016-04-08)
卷三「合」併 聆聽無填充易合格 (2016-04-07) (圖)
心理陰影:重考生防「疊聲」搶先求去特別室 (2016-04-07) (圖)
花絮:提早5分鐘收卷有考場遭投訴 (2016-04-07) (圖)
幼師「天地價」 薪酬相差近10倍 (2016-04-07)
學貸還款比率惡化 約85%遜前年九成 (2016-04-07)
教育自由講:通識「個人成長」防「輕生」 (2016-04-07)
海外升學秘笈:英大宜文憑試放榜前申請 (2016-04-07)
DSE中文首兩卷歷屆最淺 (2016-04-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