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更生
「南溪草堂」是莆陽大地一座普通古草堂,但又是一座非凡、值得紀念的草堂。因為它與媽祖文化緊密相連,是明代禮部尚書林堯俞(1558-1626,字咨伯)整理《天妃顯聖錄》母本、並寫作首序的祥瑞之地。可以說,媽祖重要典籍的發源地之一,就在南溪草堂。然而,四百多年過去了,南溪草堂的確切地址和營建時間,長期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之中。
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它的存世時間太短,頭尾僅十餘年;並且,這期間真正的親歷者、目擊者寥寥無幾。二百五十多年前,即清中期的乾隆年間,莆田邑人鄭王臣在《莆風清籟.蘭陔詩話》中就曾感歎道:「吾鄉前賢歸田後,多築郊墅,如郭尚書(應聘)之鍾潭,曾侍郎(楚卿)之棠坡,彭侍郎(汝楠)之柳橋,林尚書(堯俞)之南溪」,而今「幾何不復,為荒煙蔓草乎」!可見「南溪草堂」當時就已經完全荒圮,不復存在了。加上由於明清史冊記載語焉不詳,以致南溪草堂的營建時間更為撲朔迷離。
由來已久的誤傳是:1625年林堯俞晚年辭歸時卜築;近來還有建於1613年10月的誤讀。謝天謝地,林堯俞摯友何喬遠的《鏡山全集》問世了(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果然如同一面鏡子照亮幽暗。2002年,福建省文史研究館人員訪日時,從日本內閣文庫複製購回明崇禎刻本150萬字《鏡山先生全集》。該書《四庫全書》未收,內地已無全帙。這一海外藏本的發現,不僅為研究何喬遠,也為研究林堯俞打開一片新天地。何喬遠的《鏡山全集.南溪草堂集序》,為南溪草堂營建時間提供了相關答案:「先生(指林堯俞)從詞林循資至南司成(國子監祭酒),亦居家久之,比時時相聞問;又十餘年,予一過莆中,飲先生南溪草堂,綢繆數日,甚歡也。」何喬遠(1558-1631)與林堯俞(1558-1626)同庚,且「長先生一月」。
據林堯俞本傳,林公一生嘗三度辭歸莆田家居。其中第二次為萬曆三十六年(1608),從南京國子監祭酒任上乞退,居家達14年之久;1621年春,林堯俞復出,天啟五年(1625)從禮部尚書任上第三次乞歸,翌年冬病逝。1618年,何氏「過莆中」訪廣化寺、南溪草堂,頭尾正好11年,即序文中所稱的「又十餘年,予一過莆中,飲先生南溪草堂」。此序兩次明確出現的「南溪草堂」四字,說明它確實卜築於林堯俞第二次居家期間--而並非1625年。
不過,「又十餘年」光陰畢竟太長,能否細考一下,南溪草堂究竟是哪一年建造的?2015年9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張燮集》,進一步提供了寶貴信息。其中有封林堯俞寫給張燮的信曰:「時小齋壘石未就,今就(完成)矣......頃又承乏(謙稱兼職)郡乘」云云。據查,林公是明代萬曆四十年(1612)四月受命「承乏」纂修興化郡志的,並於1613年10月完成,共計59卷。此前的1611年,林堯俞很可能前往漳州回訪張燮家園,故張賦詩曰「林咨伯祭酒先駕見訪......宋比玉在坐」。
此信函中之「時」,應該就是針對那次「見訪」而言的,當時,「小齋(南溪草堂)壘石未就」;而「今」、「頃」對稱,則是指1612年4月。換言之,南溪草堂竣工完就之日,也就是林公剛剛「承乏郡乘」之時--1612年4月,整個建築工期歷時一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