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曾慧敏認為電子教科書減價與採用率無關。 資料圖片
毋須儲存印刷成本有助降價 教界:利推電子學習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黎忞) 教育局日前公佈,新學年整體印刷教科書加幅屬近年最低,至昨日局方進一步於網頁發放最新「適用書目表」和「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當中載列由中小幼各級各科課本的價格細節。其中以幼稚園和中中加幅較低,全部少於4%至5%,亦有多套書凍價;而電子書方面,更有4套小學課本「逆市」減價。有專家指因電子書毋須儲存和印刷成本,故在開發數年後,有空間調整價格,紓緩家長經濟壓力;教育界則認為電子書減價有助學校進一步推動電子學習。
根據教育局資料,9月新學年印刷課本價格較去年上升2.3%,比通脹率2.9%低,加幅也為近年最小,而電子教科書整體增幅則為0.48%。而昨日公佈的「適用書目表」則顯示,個別書本加幅仍略高,例如由公開大學出版的初小英文書《Open English》,其中的一個單元由11元加至12元,以加幅計是9%;由英利音樂出版的小學音樂書「新小學音樂」(一冊)加幅為6.4%。至於幼稚園學習資料加幅未有高於5%,而全部初中課本加幅亦不足4%。
電子書方面,初小、高小及初中共有38套通過評審上載新學年的書目表,當中4套小學用電子書「逆市」減價,其中包括知識共享協會出版的兩套初小(小一至小三)及高小(小四至小六)普通話科《共享普通話》,全套3年的書價都由去年的300元減至今年的294元,減幅2%;教育出版社的英文科教科書《Lighthouse for Hong Kong e-Textbook》,初小及高小兩套書亦有減價,兩者都由642元減至633元,幅度1.4%。
電子書學校採用率仍偏低
電子教科書今年為第三年推出,但教育局資料顯示學校採用比率仍然偏低,小學及中學分別只有10%及18%學校有個別科目選用。香港電子教科書協會副會長曾慧敏指,電子書開發商減價與採用率無關,她解釋,因電子書於開發時已付出較大部分成本,往後只需不定期更新內容,並沒有儲存和印刷成本,故加價壓力小,而在開發後個別書商也可視乎情況於價格上回饋家長。她又認為,隨着教育局為更多學校鋪設無線上網設備,相信可吸引更多學校採用電子書。
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表示,今年書價加幅低加上有電子書減價,相信能讓家長受惠,更有助學校推動電子學習。他指該校的教科書政策,容許家長可選擇購買電子書,或是紙本和電子書都買,而部分出版商會提供較優惠價予兩者都買的家長。
家長盼未來減幅愈來愈大
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趙明認為,推廣電子書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減輕家長為子女買書的經濟負擔,而現時有減價情況,的確令家長受惠。他續稱,電子書開發成本高,但隨着推出市面較長時間成本應已降低,故減價亦算合理。另外他亦指,在電子教學的初期,部分家長要為子女購買電子設備,令支出增加,期望未來電子書減幅可愈來愈多,減輕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