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敢觀舞台:新進編舞的試練場


放大圖片

■藍嘉穎編舞作品《時差》。攝影:Keith Hiro 香港藝術節提供

香港藝術節中到訪的海外或大型節目,每每最受觀眾注目。但藝術節還負有推動本地藝術發展的責任,為本地藝術愛好者提供娛樂之餘,亦為藝術界帶來開拓眼界和觀摩的機會。

香港藝術節的《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系列,在馬會支持下,今年已是第五屆,參與的編舞不下數十人。自去年起,增至三個節目,今年節目一和二共五個作品,均是半小時左右的創作,節目三則是六個十分鐘左右的短篇。作為新進編舞的試練場,就是為他們提供一個實驗和試練的機會。因此,觀看時總抱持開放的心,期望的是各人盡量發揮其創意或有所突破。

今年節目中,節目三藍嘉穎的《時差》最有驚喜,也看到編舞者嘗試突破自己。一開始她走到台前說拍檔遲到,她只能自己先開始,然後真的跳起來。正狐疑是真是假時,卻見另一舞者陳伯顯匆匆走進劇院,扮「裙拉褲甩」地走到台上,即時加入起舞。藍嘉穎出其不意地以此開始她時差的論述。舞蹈與時間的關係密切,而舞者之間的關係許多時又與時間扣上,當同台兩人本該同步的動作有落差時,既有趣又叫人思考舞蹈動作間的關聯與本意,又或者兩人看不到對方的動作如何維持默契等,其中兩人閉目面向觀眾各自逐一數手指,由一數到十然後望向對方一段,由不同步到同步,默契就是這樣練成的?

藍嘉穎的演出看得不算多,但她似乎一向喜歡在創作中用上現場音樂演奏、錄像投射等多種不同媒介或元素。去年看過的另一短篇《鄰居》便是。但這次她卻捨棄選用其他媒介,純然以兩個身體的舞動和素淨的舞台去講她想說的東西,也許讓舞者與觀眾都更集中於動作和當下帶出的感覺。

同一節目還有我很欣賞的徐奕婕,去年看過的多個作品都各有特色,其中包括在上一屆《當代舞蹈平台》演出的《雞蛋花》。今年藝術節再邀請她參與此系列時,她選擇繼續用《雞蛋花》的路向,留在節目三中,創作了《牽牛花》,由她自己與作曲家沈樂民一同演出。沈樂民以手部動作去觸動設置在舞台上的運動傳感器來現場演奏,而兩人頭上又被一條粗繩團團纏上,而也因此相連相牽。徐奕婕實驗了聲音與動作的關係如何處理,以及當面容被完全蓋上後,對舞者的動作和其傳遞的意象會有什麼影響。頭顱被粗繩纏上和相連,視覺效果很強,被連起的兩人叫人想起一體兩面,又或者表面與內心,甚或自處時與面對社會時的對照,由於被繩連着,兩人之間有不少的拉扯與牽制,但出來的張力稍弱,有時甚或覺得窒礙了動作的發展。而要以手部動作來「引起」音樂,有時形成與其他動作不協調的情況。或者如徐奕婕在演後提及,把粗繩都拿掉,專心試驗動作與音樂的關係也未嘗不可。

本身是出色舞者的陳曉玲這次選擇只編不跳,作品《第十六天》交由年輕舞者伍詠豪演出。整個作品充滿壓抑的氣氛,伍詠豪不斷重複和帶點神經質的動作,配合出色的燈光和音響設計,在框限了的空間內移動,叫人想起「鐵屋中的吶喊」。隱喻了當今社會的狀態,較明刀明槍講日常的更有想像力,讓觀眾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希望有機會看到她更多的作品。

十一個作品中,節目二楊浩的《Pied à terre》是最長的,結構也應是最完整的。這個在他去年於耶魯大學交流時構思的作品,嘗試從身體動作與外在服飾探討性別這課題:他由最初一個獨男在斗室空間的困獸鬥,到穿起裙子和高跟鞋的易服打扮,雖不算新鮮,但自有其觀點。其後播出他自己大談這作品的一段錄像,既是調侃,也為演出提供一個間離效果。

篇幅所限,只能淺談幾個作品。《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系列的演出其實各有風格,合而觀之,就是一幅香港當代舞壇的圖像,讓關心香港舞蹈發展的觀眾,看到新一代編舞家的不同走向。■文:聞一浩

本欄由本地知名評論人聞一浩與梁偉詩輪流執筆,帶來關於舞台的熱辣酷評。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伯牙絕弦」的現代絕唱 (圖)
書若蜉蝣:沙埔鄉與竹園鄉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禪心(二十八):唐代高僧靈一之一 (圖)
試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體會 (圖)
生活點滴:六十年來飢與飽 (圖)
我街道·我知道 我書寫立體社區 (圖)
走東走西:遊吟詩人四百年 (圖)
額爾古納倍受遊人青睞 (圖)
好去處:共融舞蹈慶親恩
好去處:無障礙藝文交流
伊東豊雄藝術融入建築 歌劇院別有「洞」天 (圖)
敢觀舞台:新進編舞的試練場 (圖)
費城樂團亞洲巡演 香港站打頭炮 (圖)
Bravo!香港青年劇場獎勵計劃 透過戲劇 學習人生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