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近日,沙特啟動去除石油依賴的系統化改革。尤其是國王撤換了石油部長,這讓市場對沙特這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領導者推進原油市場的決心充滿願景。此外,據5月9日金融時報報道,新探明的石油儲量降至60年來的最低水平,未來10年可能出現供給短缺,這對產油國而言不啻是好消息。不過,這也挺具諷刺意味。近兩年來,OPEC和OPEC國家以及掌握頁岩油新技術的美國在全球油市進行了激烈搏殺,結果是誰都沒有掌控全球油市定價權,反而搞得多敗俱傷。加之全球經濟周期和複雜的地緣政治危機的疊加影響,沙特、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對於低油價已經不堪忍受。
靠天災人禍提振油價不可能達至持續效果,靠儲量減少來支持油價也是鴕鳥思維。因為儲量減少,固然可以維持油價高企,但吃老本的產油國也難以實現國家經濟民生的可持續發展。何況,頁岩油新技術已經對傳統產油國造成了市場衝擊。未來恐怕還有更多的新能源技術對傳統油市發動一波波的衝擊。傳統產油國不主動進行供給側改革,依賴石油是沒有出路的,甚至會令國家破產。
沙特做出了榜樣。但沙特去石油依賴的供給側改革會取得成功嗎?這個複雜的王國,由於擁有龐大的王族,而整個石油產業掌握在王室成員中,改革過程會造成石油利益的重新分配。這對王權依然維持在第二代的沙特王室而言,是不小的壓力。
沙特王國的「2030」願景,設計固然很美好,但有一系列的難題卻是老國王難以應付的。首先是這個國家的王權繼承如何從當下的兄終弟及平穩過渡到第三代。其次這個國家的財政收入近八成要靠石油收入,去年財政收入減少了23%。沙特供給側改革如何突破權力掣肘和財政窘迫是當務之急。其三,這個國家有70%就業人士為政府工作,但是官方給出的失業率已經高達11.6%。如何讓習慣小康幸福生活的沙特人過苦日子,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改革付出的代價很容易引發社會動亂,加之中東地區複雜的地緣政治和宗教形勢,這個OPEC領導者如何平衡改革、穩定和發展的關係,值得關注。
其他產油國,如俄羅斯、伊朗等,由於其擁有較為完備的國民經濟體系,實現去石油依賴的改革是有可能的。但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也絕非一蹴而就,同樣需要艱難痛苦的改革過程。至於非洲和拉美的產油國,國家穩定都是問題,更遑論改革了。因此,國際原油市場的供給側改革,產油國難以承擔其責,也沒有能力完成如此宏大的改革。
原油市場的供給側改革,歸根結底還是要通過消費端來完成。確切講,需要美國和中國這樣的能源消費大戶來實現。巴黎氣候大會之後,中美承擔了全球生態文明引領者的雙核角色。發展清潔能源技術,使用清潔能源,成為中美兩國現實的共識。除了中美,其他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也是清潔能源的支持者。通過消費端的倒逼,傳統產油國必須放棄石油依賴。還有比這更現實當然也更殘酷的改革推動力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