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把脈】通識卷一題二:三「論」民主經濟關係


第五屆中學文憑試通識科日前結束,考生最怕的政治議題今年再次出現。卷一必答題共3條題目,當中第二題引用民主指數及競爭力指數、香港行政長官選委會及立法會組成的資料,問考生是否同意選舉委員會及立法會的組成更具代表性,會提升香港的全球競爭力。

有考生認為此題目難以理解,憂心影響成績。不少考生都認為最難的卷一必答題就是這道,題目提供了3則資料。本題目對考生來說確實有難度,我建議通識科老師們在未來日子多讀點政治學,不但可豐富個人的知識,對教學亦甚有幫助。

促進、阻礙、不相關

西方政治學者對民主與經濟的關係,曾作出了大量的研究,歸納出3種關係:促進、阻礙、不相關。

促進論在上世紀60年代曾風行於西方,其後日漸衰落,到了80 年代以後,美國政府大力倡導此促進論,令其開始復興。這種理論的背後基礎是自由主義,提倡者認為只有在多元競爭的民主社會下,人類的創造力才能充分發揮,而民選政府對公民權利(如私有財產)的保護有助提升工作、儲蓄、投資的動機。

其次,由於民選的政府得到人民較高的認受性,有助降低政治動亂的風險。最後,民主政體具有資源配置方面的優勢,照顧不同階層的需要,促進經濟及民生的發展。競爭性的選舉更可以限制政府對社會的掠奪行為,如過高的直接稅和間接稅。

阻礙論出現在1960年代 至1970 年代,當時的發達國家都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如能源短缺、過度生產等。學者提出了5方面的觀點支持阻礙論。

第一,民主政體威脅私有產權,有產階級擔心普選的政府與工會的成立,可能會危及中上層的私有產權;第二,民主會引發即時消費的壓力,從而降低投資率;第三,政治精英為取悅選民,進行大規模財產再分配;第四,民主給予人民太多的參與自由,可能引致政治動亂;第五,民主政體令政府難以推動人民不接受但有必要的政策,政策要受到人民歡迎才能推行。

經濟學家:視乎政治自由度

不相關論指民主政體與經濟增長之間沒有關係。在不同的情況下,民主政體可以有利於或有害於經濟增長。

為了找出證據支持以上不同的理論,政治學者曾作出以下的實證研究:

近數十年,有關民主與經濟增長的研究一直是政治學重點課題,目前研究的結論是:這兩者之間關係複雜,民主不一定能促進經濟增長,亦不一定阻礙增長,要考慮各國或地區的情況,作出分析。

最後,老師可引用經濟學家巴羅(Barro)的論點,讓學生思考和討論。他的論點是:民主政體只有在政治自由度較低的環境下才會促進經濟增長;政治自由度已經較高的政體,推動民主化反會使經濟增長放慢。

學生可找尋不同地區的資料,作出回應,但重點是不要像那位「80後」隨意提出主觀的「民主與經濟對等論」。■李偉雄 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相關新聞
教聯會獎學金嘉許「師之子」 (圖)
暨大首設港澳台僑新生獎學金
逾半考生指SSSDP學科不足 (圖)
城大學者世界地球日展雕塑 (圖)
校園放大鏡:基新「家長也敬師」樹立榜樣
好書說不完:涼茶憶母「愛之深,責之切」 (圖)
新書推介 (圖)
徵稿啟事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拉登鈔票」停印阻洗黑錢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紅雨停課未同步 學生狼狽上學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南非做義工 學習分享愛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內地航班載捐獻器官優先放行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港人年用200億張紙巾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上海迪園「玩票」400炒至7000
【通識把脈】通識卷一題二:三「論」民主經濟關係
「再見」螢火蟲 政策定存亡 (圖)
概念圖:螢火蟲保育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