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中國製造進入維權「反攻期」

2016-05-26
■在上海某商城,華為與三星分店緊相鄰。■在上海某商城,華為與三星分店緊相鄰。

香港文匯報訊 中新社報道,當中國企業屢屢在「海外專利戰」中被「窮追猛打」時,華為卻意外打出了「專利反圍剿」的關鍵一槍。

5月25日,中國通訊設備科技公司華為在美國加州北區法院和中國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同時提起對三星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訴訟要求三星就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對華為進行賠償,這些知識產權包括涉及通信技術的專利和三星手機使用的軟件。

從「被告席」變「反圍剿」

長期以來,中國企業習慣坐在專利訴訟案的「被告席」。2014年,剛剛進軍印度市場的小米公司就收到了愛立信的專利訴訟,一度被禁止在印度市場銷售智能手機。

而不久之前,中興、聯想等中國企業被告知將接受美國「337調查」--這一調查旨在判斷企業是否存在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等不公平競爭行為。

不可否認的是,華為此次「由守轉攻」,與其自身實力密不可分。作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供貨商,華為目前累計申請外國專利已超過30,000件。根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佈的備案登記信息,去年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便達到769件。

更有業內人士指出,巨頭之間的「專利戰」往往是商業談判的必要手段,無論結果如何,對任何一方都不至於「傷筋動骨」,雙方甚至有可能在訴訟開始前便達成諒解。

儘管如此,也有專家認為,華為的「由守轉攻」將給中國企業的海外維權帶來示範效應。

「在國外,知識產權方面的訴訟是非常常見的。華為的舉動表明,面對知識產權的糾紛,尤其是當自身的專利被侵犯時,中國企業都可以積極去答辯或者應訴,維護自身的權利。」中國知識產權律師網首席律師徐新明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