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租旅客 「錢途」吸引港人
近年不少地產中介推薦港人在日本買樓,再以訂房網站Airbnb民宿形式放租,標榜「小本投資」「有錢途」,撇除一般海外置業風險,其實在日經營Airbnb會遇到不少問題。目前在日本經營Airbnb必須有牌照,部分城市亦對出租日期設限,並嚴格要求業主約束住客行為。此外,Airbnb業主遭鄰居舉報而被捕時有發生。種種陷阱隨時踩中,絕非「買樓收租」般簡單。■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雪姬
因應2020年東京奧運,為解決酒店供應不足問題,首相安倍晉三政府近期積極放寬民宿經營規定,例如4月修訂《旅館業法》,放寬客房面積標準等。政府委員會上月底亦提交報告,建議簡化民宿牌照申請手續和條件等,預料會在下半年就此提出立法。
住宅區禁經營民宿
不過這類修訂大多只惠及現有民宿業界,對於單純買樓出租做Airbnb的業主,仍然要面對諸多掣肘。當局4月修例後,在住宅區依然禁止經營民宿,政府委員會的報告雖然建議放寬此項規定,卻要求非自住物業的每年出租日數須少於180日,違者有可能被禁止繼續營業,意味即使真的立法「解禁」,業主每年也有一半以上時間無法賺取租金收入。
不同地方政府的規定也增加經營難度,例如東京新宿區等地方政府,亦規定民宿經營者須設前台,擺明針對Airbnb。
大阪新例最少租7日
去年11月率先實施民宿新條例的大阪,亦規定出租期最短為7日6夜,而且業主必須24小時處理鄰居投訴,被批評是合法化為名,加強管制為實,尤其不利平均租期只有4日的Airbnb民宿。有地產經紀說:「在7日6夜的規定下,最多只能利用物業賺些零用錢,要當成一盤生意便幾乎不可能。」
雖然部分業主會抱着僥幸心態,以為只要當局沒有發現便沒有問題,但卻往往忽略「隔牆有耳」的問題。近月日本發生多宗Airbnb業主被捕事件,曝光原因大多是因為住客噪音引起鄰居不滿,遭到告發。事實上,只要在Airbnb網站上搜尋,鄰居很容易便知道大廈某個單位是否出租作民宿,以為能輕易瞞天過海只是掩耳盜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