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陳敏婷)多間大學聯同社區組織於去年10月底到街頭統計無家者數量,發現當時全港約有1,614名無家者,為歷年最高。
他們昨日聯同多名無家者到立法會與數名議員會面表達訴求,希望政府短期內增撥資源增加資助宿位及延長宿期,中期設立宿期不少於3年的綜合支援住宿服務,長遠必須制定相關政策處理問題。
48%居街頭 16%做麥記難民
政府自2000年後,再無官方統計無家者數量,社福界為掌握最新數字,5所本地院校及4間社福機構於去年10月底某天凌晨到全港街頭統計無家者數量,發現當時全港約有1,614名無家者,為歷年最高。其中逾48%(780人)居於街頭,近16%(256人)於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休息,比例較過往明顯上升,亦有近36%(578人)居於收容露宿者的臨時收容中心或單身人士宿舍。
統計又發現,當中近30%無家者為長期病患者,23.7%確診為精神病患者並需要持續服藥,14%有身體傷殘,有賭博、喝酒、濫藥習慣的人分別佔23.4%、25.8%及13.3%,反映無家者除了面對基本住屋問題,仍有很多個人問題未得政府支援。
各負責調查的社福機構及學者代表聯同多名無家者,昨日到立法會與多位議員會面,包括工聯會陳婉嫻、民建聯黃定光、經民聯石禮謙、社福界議員張國柱及民協馮檢基,並根據前線處理經驗,提出各短中長期建議。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表示,明白今屆立法會餘下任期不多,但仍可按現有資源首先推出短期措施協助無家者,包括增加資助宿位,並將宿期由一個月至半年延長至一年至一年半,協助無家者儲蓄。
促善用醫療車建貨櫃屋
為關注無家者健康需要,建議政府撥款增設有醫護人員的流動醫療服務。他們指出,由社福機構自行設立的醫療車已在,惟因資源問題無法持續推展,希望政府善用既有的醫療車,撥款以聘用醫療團隊及藥物,並將病人資料連結至醫管局,為有長期病患及精神病患者提供更適切治療。
中期措施方面,他們建議設立宿期不少於3年的綜合支援住宿服務,解決無家者不斷陷入住宿後又再露宿的惡性循環。他們又建議政府制定特別房屋政策,將面積小於0.05公頃的零碎地塊租予社福機構,參考台灣等地經驗,將之建成「貨櫃屋」予無家者居住。
黃洪強調,長遠必須制定政策處理無家者問題,並且由政府每兩年一次統計無家者數字。
張國柱表示,自己於立法會任內8年一直跟進無家者議題,無奈至今仍未見政府制定有關政策,政府各部門互相推卸,卻未能跨部門聯手處理問題。石禮謙亦認同無家者議題必須由政府制定政策處理。
主持會議的黃定光表示,會將議題記錄在案,讓下屆立法會盡快開展工作,他希望屆時立法會成立工作小組處理議題,並且促請政府召開跨部門會議討論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