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1.5萬港生免試升內地大學

2016-06-30
■羅任君(後排左四)認為港生到內地要更加自律和自學,要努力保持優勢。 受訪者供圖■羅任君(後排左四)認為港生到內地要更加自律和自學,要努力保持優勢。 受訪者供圖

特區政府積極拓闊香港年輕人升學出路,其中於2012年新舊制高中畢業「雙軌年」起,與國家教育部合作推出了「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港生計劃」,讓港生不用參加內地高考港澳台聯招試,亦能直接以本地公開試成績入讀數十所內地大學,當中包括北大、清華、復旦等全國頂尖名校,而自計劃推出至今,已有超過1.5萬名港生經免試計劃報讀內地大學。

資助大學155所 學科選擇同增

負責執行免試招生計劃的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主任鞏萬表示,以往內地和香港的高中課程年期以至評估方法都大有不同,故港生需要再參加聯招試,才能報讀內地大學,亦要處理順利銜接問題;而自2009年香港推出新高中,中學修課期7年改到6年,與內地同為「334」學制,「港生到內地讀大學的障礙摒除了」。而透過免試的便利,計劃也增加港生升學選擇,且為內地大學多闢一條收生路徑。

計劃推出已歷5屆,經免試招生的內地大學由起初的63所,增至現時的84所,港生大學和學科選擇更多。另有支援有經濟需要學生,特區政府亦在2014/15學年起推出「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而在2016/17學年起,資助計劃涵蓋的大學更增至155所,同時惠及非經免試入讀的內地院校,更全面照顧港生需要。

迎競爭棄中大政政 投復旦法學院

2013年第二屆文憑試考生羅任君,當年考獲兩科5**一科5*級的佳績,由於她心儀法律,又想跳出「舒適圈」到其他地方見識,加上認識到內地市場龐大,潛在機遇多,故放棄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的錄取,經免試招生入讀上海復旦大學法學院,現就讀三年級。

她坦言,初入學時亦要花時間適應普通話的學習環境,上課有時會跟不上,需要同學幫助,而「有些專用詞語,內地和香港亦有所不同,我都未必能立即理解」,但調整心態後很快便能適應。她亦努力進修普通話,並在大二時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獲二乙級成績。

就部分港生視內地升學為「水泡」,羅任君認為,港生到內地要更加自律和自學,在學時也要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要保持優勢更加困難。除了讀書外,她亦喜歡參與課外活動,例如加入滬港同學會,「要發揮獅子山下同舟共濟的精神凝聚在滬港生,令他們在上海不會覺到孤立無援。」

她現時在上海的中資律師事務所實習,期望畢業後在內地見識更多,工作數年才考慮回港就業。 ■記者 黎忞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