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集「液」成「救」 捐血「渴市」

2016-07-04
■以明星效應吸引青少年捐血是增加捐血者數目的其中一個方法。圖為藝人方力申擔任活動榮譽大使。 資料圖片■以明星效應吸引青少年捐血是增加捐血者數目的其中一個方法。圖為藝人方力申擔任活動榮譽大使。 資料圖片

- 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

香港血庫存量不足,近年並不是什麼新聞,雖然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長期呼籲市民捐血,但市民反應仍顯冷淡。到底香港每日需要多少人捐血?而血液為什麼總是供不應求?怎樣可以增加市民的捐血意慾?本文將會逐一分析。 ■李啟豪 青松侯寶垣中學通識科教師

新聞背景:日需千人捐獻 庫存量不足

香港與不少國家地區一樣均採取自願無償捐血,即不提供金錢報酬鼓勵捐血,目的是保障捐血者及受助人的安全,避免捐血者因報酬而過量捐血,或提供不符合質量的血液。每包血液可按不同需要提取紅血球及血小板等,足以救活三四人。現時全港每天需約一千人捐血才能保持血液供應穩定,但現時每天平均捐血人數均少於一千人,造成血庫存量不足的情況,而紅十字會預計未來血液需求仍會不斷上升,血液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更為嚴重。下圖為紅十字會於6月29日的數據。

改變捐血觀念 冀成青年潮語

面對以上各項挑戰,不少情況並不能逆轉或快速轉變,例如人口老化問題並不能改變,而生活模式及工作時數等均不可能在短時間解決,一些方法例如有償捐血等,由於涉及血液安全和道德爭議,可行性亦不大。然而,社會近年亦有不同措施以回應血液供應失衡的問題。

1. 改變捐血觀念,鼓勵恒常捐血

人口老化令捐血人數及比例減少,青少年的定期參與較以前變得更重要。紅十字會近年舉行了不同活動吸引青少年,例如「新捐血者招募日」以鼓勵青年初次捐血;在節目時舉行派對以吸引年輕人共同參與,例如「萬聖節嘩鬼捐血夜」;亦會邀請明星拍攝宣傳短片介紹捐血流程;更設立獎勵計劃,恒常捐血者會得到嘉許章,鼓勵養成習慣,潛移默化地令青少年恒常捐血。

這些活動均打破青少年對捐血的印象,不單強調公民責任,更把捐血活動包裝為「潮流」及「有型」的象徵,透過朋輩影響及明星效應吸引青少年參與。

2. 推動無血手術,源頭節約用血

近年一些醫院積極推動「無血手術」,以減低對血液的依賴。無血手術的意思並非完全不使用血液,而是節約依賴他人的血液。

一些新科技的出現令「無血手術」成為可能,例如微創手術的出現,令手術過程只需要製造微細傷口,避免大範圍傷口造成的出血,從而減少使用血液。

另外,在許可的情況下接受手術者可在手術前自行捐血備用,減低對社會血液的需求。這些科技及措施均有助緩和血液供求失衡。

3. 學校企業參與,履行社會責任

捐血站的開放時間有限,不少上班一族以至學生均會因上班上學未能捐血,因此學校及企業的協助對血液供應顯得更為重要。

現時不少學校及企業均有舉辦「捐血日」,部分小型企業亦可組團到附近捐血站進行捐血,以鼓勵學生及員工參與捐血,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社會出一分力。

4. 履行公民責任,發揮助人精神

維持血液供求平衡,最主要的仍然是市民的力量。市民應發揮互助精神,定期到捐血站捐血,並鼓勵他人履行公民責任。在個人健康上,捐血前應該注意健康及飲食,避免攝取妨礙鐵質吸收的食品,例如咖啡及茶,並多食含有豐富鐵質的食物,以增加成功捐血的機會。紅十字會曾有廣告宣傳說:「石中能取血,何需向君求」,血液並無代用品,不同的方法亦未能完全解決血液失衡的問題,只有市民積極參與才是根本方法。

手術進步 用血量增

1. 人口老化:增用家 捐者減

隨着經濟及社會結構轉型,少子化及遲婚等現象更為普及,令人口老化情況在未來日益嚴重,未來長者佔全港人口的比例及數量均會持續上升,預計2036年人口更會達到二百多萬人,佔人口比例達三成。由於長者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容易發生意外及面對更大疾病風險,加劇醫療需求,令血液需求上升。

根據紅十字會統計,現時近半公營醫院的血液用量用於內科及老人科治療,可見長者人數與血液需要有很大關係。除此之外,現時捐血亦有年齡限制,一般而言上限為60歲,長者比例上升意味捐血人數比例下降,令募集血液在未來更形困難。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未來血液供求會變得更嚴峻。

2. 科技改善增需血量

現今科技日新月異,科技令手術程序得以改善,一些疾病可利用透過更複雜手術進行治療,例如腫瘤切除及器官移植等,這些都是以往未能做到的。

儘管科技能救活更多性命,但技術的進步亦加劇了血液需求,不同手術的進行均令血製品需求急劇上升。內地有些地區更因血液不足而被迫把手術延期,可見科技進步加劇血液的消耗。

3. 氣候及風土疾病傳播阻捐血

香港屬於亞熱帶地區,夏天潮濕多雨容易滋生蚊蟲及細菌,同時亦造就了一些地區風土病的出現,例如登革熱及流行性感冒等,每年1月至3月和7月至8月更是香港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近年流感高峰期更有持續的現象,令更多人受到感染。為了確保血液及捐血者安全,捐血者如在捐血前數星期染上疾病,均不可進行捐血,氣候及風土病的流行拉長了捐血周期,變相減低了捐血人數,令血液供應減少。

4. 工作生活失衡 多病難捐

香港人工作繁忙,飲食作息不定時,長期缺乏休息及運動,加上欠缺均衡飲食,這些因素均會減低捐血的成功率。早前新聞曾報道香港為全球工作時數最長的地區,每星期人均工作時數長達50小時,有調查更發現,部分上班族帶病上班的日數竟佔全年工作日數的四分一,長期缺乏休息,輕則可能導致血紅素不足;重則可能會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等生活模式病,其引起的併發病會對健康造成損害,這些都是未能成功捐血的原因。除此之外,工作時間過長亦影響市民前往捐血站的意慾,員工難以在工作時間外出,即使適合捐血亦未能抽空捐血,影響了血液的供給。

5. 傳統文化 新春忌見血

一些中國傳統思想仍然根深柢固,削弱捐血意慾。紅十字會曾表示,農曆新年是捐血的淡季,原因是香港人忌諱新年有「血光之災」,認為「新年見血」不吉利。

6. 缺乏經濟誘因

現時香港採用無償捐血,視捐血為市民的公民責任,儘管紅十字會會不定期送贈小禮物(見右圖),以加強捐血誘因及鼓勵社會參與,但市民反應不太踴躍,令供應維持在較低水平。

小知識:

成份捐血 一般捐血是直接抽取血液,其後才分離出不同成份作不同用途。成份捐血是指利用先進儀器選擇捐出血漿、血小板,其他血液成份如紅血球等則由儀器輸回到捐贈者。成份捐血可兩星期進行一次,較一般的75天為快,但每次捐血需時較長,而且現時只有西九龍捐血站提供成份捐血。

公民責任 公民責任是指個人在其身處的社會,就其在社會所擔當的角色,考慮對社會的整體利益而作出決定,這些決定或行為有時超越個人利益。例如遵守法律便是公民責任的體現。有時遵守法律對個人利益有負面影響,例如不亂過馬路會消耗時間,但基於維持社會整體利益,即大眾安全及社會秩序,市民有必要遵守以履行公民責任。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試指出香港血庫存量不足的原因。

2. 承上題,針對這些原因,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血庫存量不足的問題?

3. 有人認為無償捐血的吸引力低,是市民捐血意願不大的原因,你認同嗎?

4. 有評論指香港面對血庫長期不足的問題,應該取消無償捐血,增加經濟誘因,你認同嗎?

答題指引

1. 本題需要同學根據資料作答,而資料中曾提到,香港的血庫供不應求,每天約需一千人捐血才可以穩定血庫存量,但實際捐血人數卻不足一千人。

2. 本題的答案,可在文中找到方向,如加強宣傳、改變捐血觀念等,同學亦可提出可行的辦法。

3. 本題需要評論捐血意願與無償捐血之間的關係。無可否認,無償捐血屬於市民自願,靠社會責任來呼籲市民捐血,沒有經濟誘因,捐血對於市民來說,意願或許真的不大。

4. 本題屬於開放評論題,主要考慮應不應該增加經濟誘因,而最重要的是,增加經濟誘因,會不會變成一種商業活動,變相成為賣血?這就會產生道德問題。

延伸閱讀

1.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官方網站,http://www5.ha.org.hk/rcbts/hkindex.asp

2. 香港紅十字會官方網站,https://www.redcross.org.hk/tc/home.html

3. 《16歲捐「第一滴血」3年新低》,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2/16/HK1602160055.htm

4. 《犯人欠罰款 美判捐血填數》,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5/10/22/GJ1510220014.ht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