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吾寫吾得:反省之月 暫別之時

2016-07-08
■有人說,課室內老師最大,學生需要聽從指揮,容易令老師變得自大。資料圖片■有人說,課室內老師最大,學生需要聽從指揮,容易令老師變得自大。資料圖片

■莊志恒 中學中文科老師

學年容易又到尾,學生考完了試,或惶恐或期待地等待着成績表和暑假。在這個7月仲夏,每次拿着寫滿學生成績的表格,想像着學生一整年的努力化成這些細碎數字,總有一種奇妙的感覺。

老師容易變自大

7月也是一個好時間讓老師作一些反省。有朋友說過,覺得老師是很容易讓人變自大的職業,在小小的課室內,有幾十個學生聽任指揮,至少沒人能挑戰你的決定。雖然現實上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那麼好相處,但老師控制了課堂進程和教學緩急,多少變得自我中心倒也是常事。之前剛好受邀在學校的教師發展日作一點教學分享,倒讓自己反思了自己的教學。

因材施教 根據學生換教法

作為老師,除非課程有比較巨大的改動,每年的教學內容難免都比較雷同,教了幾年,熟習了流程,學校的行政工作又瑣碎繁忙,教學狀況欠佳時,很容易把責任放到學生的懶散和能力不足之上,而甚少會作些更新或反省自身。 跟以前的學生比較,現在的學生或者沒有那麼勤懇,但也有屬於他們這一代的優點︰比較靈活,傾向尋找快捷簡單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懂得善用網絡尋找資料等等。若教師不作改變,還在用教前幾代學生的方法去教學,自然就會影響到教學效果。

今年,遇到一班很可愛的中一同學,上課很主動,發言也很活躍,於是在課堂上特地多提供機會讓他們做不同種類的活動。教文章時讓他們分組帶領課堂討論,作文課前分組尋找資料,再分享材料寫文章,互給意見,共同進益。也有些設計上出了些漏子的經驗,有次設計了比拚速度以獲取全隊加分的背默環節,但一班勤力的同學只顧拚速,結果反而讓他們的默書整體分數受到影響。想不到的,是在之後的一次借事說理作文教學中,有幾位同學不約而同地舉出了這次默書讓他們明白到欲速不達的道理。有時學生的進步與貫通能力實在不能小覷,有時會讓人喜出望外。

教學不能變麻木

教學工作不能麻木,不時要讓自己回想初衷。這班中一的最後一堂中文課,有不少同學都表現不捨,在一些靦腆的感謝之中,我竟然有一種像初出茅廬時的、來自與學生互動的感動。

臨別依依,就如這個專欄,寫了一年半,又來到暫別的日子。希望各位讀者都能懷着堅韌的心面對未來。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