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收藏 > 正文

故宮館藏玉如意 充滿儀式感之歲月留痕

2016-07-14
■紫檀嵌玉三鑲如意頭(故宮博物院藏)■紫檀嵌玉三鑲如意頭(故宮博物院藏)

宮廷逸趣中,「如意」是非常特殊的器物,取其「如意」的口彩。自宋代以來不斷發展的吉祥寓意文化,到清代更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目前僅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如意就有三千多柄,絕大部分為清代所製。「歲美人和願,希哉庶並臻」就出自乾隆御題詩《白玉如意》,借詠玉如意,祈望國泰民安、歲美人和。而此精緻風雅的器物也當數乾隆時期製作使用最多,工藝也最為豐富精湛。穿越歷史空間,透過這些充滿儀式感的精美器物,彷彿能撫觸到清宮的歲月留痕。■文: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孫志

「如意」,又稱「握君」、「執友」或「談柄」,以名稱討喜而受人歡迎。論及它的根柢,並不那麼高貴。其形起源於古代印度的 「阿娜律」,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類似中國古代的「搔杖」,搔之可如人意。「回頭即能夠遂心如意」,遂得其美名「如意」。也有的柄端作心形,用竹、骨、銅、玉製作,講僧持之記文於上,以備遺忘,古畫中就有手持阿娜律的菩薩像。

如意典故刻畫高士風範

歷史上與如意有關的典故不少, 「石崇王愷鬥富」、「王敦唾壺歌缺」所用如意都是表現六朝名士風範的。唐玄宗的兩條佚事則都關乎神仙道教傳說,與六朝名士風範相迭加,使如意成為高士之象徵。這一觀念在元代已經形成,明清日益流行。

故宮博物院現藏如意種類繁多,有金如意、玉石如意、天然木如意、犀角如意、象牙如意、陶瓷如意、琺瑯如意、三鑲如意等,製作材料十分廣泛。其中乾隆時期製作和使用如意最多,工藝也最為豐富和精湛,不少還帶有御題詩,個別的已經上升到文玩甚至禮器的層次。

清宮貢品嵌雕吉祥紋飾

清代如意從漢族民間轉向宮廷,成了大臣敬獻皇帝的貢物,也是皇帝為宮女的晉陞及選妃的珍貴禮品。每逢皇帝即位、皇后和妃嬪生日、節日及喜慶佳日,大臣們都要向皇帝後妃等敬獻如意。據說:慈禧太后在六十壽辰時,在收受壽禮時,僅如意這項就收到了珍貴的精品八十件。

清宮玉如意的材質有翡翠、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另外還有以水晶、孔雀石、瑪瑙、珊瑚等材質製作的如意。如意的紋飾也極為豐富,主要以龍、蝠、壽、卷雲、靈芝、蓮瓣等吉祥紋飾為主。有的還在玉製的如意上,嵌上碧璽、松石、寶石所雕成的桃果、靈芝、蝙蝠等。例如,有的如意上雕琢靈芝圖案,或琢靈芝如意首,以靈芝之長生不老寓意「長壽如意」;有的雕刻蝙蝠,寓意多福;有的在如意上鑲嵌柿子,因「柿」與「事」同音,寓意「事事如意」。在如意的造型上,以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柄端呈直狀為主,亦有靈芝造型的如意。

清宮如意收藏中的一個大類為工藝獨特的木柄三鑲玉如意,這種如意的木柄質地分檀木、花梨、黃楊等十餘種。有的雕刻吉祥圖案,有的鑲嵌金銀絲花紋,也有素面無紋飾者。三鑲如意的首、身、尾分別嵌飾玉雕,這些玉飾往往採用歷代古玉,也有一部分由清宮造辦處或地方治玉機構專門碾琢。此外,清代宮廷遺存如意中還有不少罕見的品類,如染骨如意、鶴頂紅如意等;也有別出心裁的雙首如意、形如兩柄如意交錯的五鑲如意等。

御題萬壽如意 勉孜孜求治

清代帝王御題詩中,有不少詠玉如意的詩篇,尤以乾隆帝居多。有一件舊藏乾清宮的御題詩白玉如意,曾為乾隆皇帝御用之物。此如意白玉製成,玉質溫潤,微有褐色條帶。首部中心鐫刻圓形篆書填金「古稀天子」四字。柄部楷書御題詩:「白色已標素,曰素非重儓。世降人心巧,爭奇炫新裁。曾謂玉之厄,孤負球琳材。侵尋至如意,種種增華乖。開士指揮物,豈宜如是哉。概令其雕,返樸還厥 。乃何代語器,起予商也該。」末署「乾隆癸卯孟秋月御題」,並「古稀天子」、「猶日孜孜」兩方印。柄端穿孔,繫絲穗,穗綴紅色珊瑚二。此詩作於乾隆四十八年,這一年,清高宗七十三歲,已進入古稀之年。據查,檔案中有多條乾隆皇帝諭令鐫刻「古稀天子」與「猶日孜孜」寶的記載。「猶日孜孜」一詞源自《尚書》:「惟日孜孜,無感逸豫。」年逾七十的乾隆帝將其作為「古稀天子之寶」的副章,兩者相配使用,用以自勉。他每天勤理政務,孜孜求治,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成就盛世,不負上天的眷顧。

另一件御題詩碧玉如意,正面鐫刻楷書填金御題詩《五福五代堂記》:「五福堂者,皇祖御筆次賜皇考之匾額也,我皇考敬謹摹泐奎章,於雍和宮圓明園胥用此顏堂以垂永世,丙申年,予葺寧永壽宮內之景福宮,以待歸政後宴息娛老。景福者,皇祖所定名,以侍養孝惠皇太后之所也。予曾以『五福頌』以書屏,而未以五福名堂者,蓋引而未發,抑亦有待也,茲蒙天貺予得玄孫五代同堂,為今古稀有之吉瑞,古之獲此瑞者,或名其堂以薌其事,則予之所以名堂,正宜用此五福之名,且即景福宮之地,不必別有構作,而重熙累慶,仍即皇祖皇考垂裕後昆貽萬世無疆之庥也。若夫荻福必歸於好德,而好德尤在好其善,以斂錫厥庶民五章之中三致意焉,茲不復贅。予子孫曾玄讀是記及堂中《五福頌》者,應敬思皇祖皇考所以承天之福,必在於敬天愛民,勤政親賢,毋忘舊章。予之所以心皇祖皇考之心朝乾夕惕,不敢暇逸,以幸獲五代同堂之慶,於萬斯年恆保此福奕葉雲仍,可不勉乎!可不慎乎!」末署「臣徵瑞敬書」。如意背面光素,柄端穿孔,繫絲穗,穗綴紅色珊瑚珠二。

乾隆五十四年(1789),為了慶賀來年的八旬萬壽,乾隆皇帝下旨鐫刻「八徵耄念之寶」,御題《八徵耄念之寶》,有一柄御題詩青玉如意以為記。如意首部浮雕一坐佛,結全跏趺座於山石間,上方留白處陰刻楷書填金 「御製八徵耄念之寶記」九字。柄部正面陰刻楷書填金乾隆帝御題《八徵耄念之寶記》。這是年屆八十的乾隆皇帝對屬下大員們的一番長篇感言,既是他為帝五十五年的經驗總結,也是一個八十歲老人的人生感悟。他說:「予年七十時,用杜甫據鐫『古稀天子之寶』,而即繼之曰『猶日孜孜』,不敢怠於政也......而予之所寅承錫羨當何如,亦曰體天愛民,誠心勤政,與《洪範》五之斂錫、八之念徵、九之三憂,孜孜惕惕,日進無疆云爾。予之孫,能心予之心,政予之政,惕予之惕,憂予之憂,或得仰邀天眷。有年至七旬八旬者,繼用此寶,則又我大清國億萬斯年無疆之休,所不敢必而深願者也,是為記。」此詩作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這首詩文,既是乾隆對壽辰的自勉與紀念,同時也告誡後世子孫,應勤政以天下百姓為念,孜孜求治,以期王朝永祚。如意的尾端繫綠絲穗,附紅珊瑚珠三。《故宮物品點查報告》記載,「......青玉如意一柄,帶穗,頭有八徵耄念之寶記,下刻記文」,即為此柄御題詩玉如意,原存乾清宮正殿,亦曾是乾隆皇帝御賞之器。

紫檀玉如意 格調關乎國運

近年,清宮玉如意作為拍品也常出現於內地各大拍賣會並受到熱捧。2012年北京保利秋拍的乾隆御題紫檀三鑲古玉如意1,200萬落槌。該件器身使用縝密堅實的上等紫檀木料,一木連作,三處鑲玉嚴絲合縫,渾然一體。首部玉瓦托的中心預留圓形短柱,柱頂平面陰刻雙u填金代表乾隆的乾卦符號,再將漢代榖紋玉璧嵌入瓦托槽中。腹部裝嵌漢代獸面u雲紋白玉劍格,尾部套嵌漢代素面白玉劍格。木柄正面餘地滿飾淺浮雕變形雲龍紋,此紋飾延續及擴展自玉劍格上的獸面u雲紋,與其相呼應及映襯。木柄背面光素無紋,中脊弧度略高,並錯嵌銀片裁截的隸書御題詩文四十字、金線圖章「比德」「朗潤」二枚。其詩云:「心澄何所事,腕動盡相隨。雅合談元(通「玄」字)執,那堪臨陣麾。檀稱香是體,玉以德為儀。有願皆能遂,余心懼在茲。」(又收錄於《清高宗御製詩全集·二集·卷五十六·詠如意》)。

這柄製於遙遠的乾隆二十年的紫檀三鑲古玉如意,此器的洗煉與嚴肅,正好表現了青年到中年時期的乾隆帝朝乾夕惕、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其風格於樸素中暗含華美,端嚴中寓意勇武,置於乾隆中後期生產的裝飾繁縟的一眾如意之側對比,此器近於禮器,而繁縟華麗之器則近於玩物。有評價云:「藝術格調之高下,實關乎國運,已非掌上雅玩可以形容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