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收藏 > 正文

藝訊:書展「文藝廊」現商周國粹 本土青銅器藏家喜與民共賞

2016-08-04
■青銅器古董藏品不少■青銅器古董藏品不少

為了給讀者帶來更多元化的內容,今年書展文藝廊除了「文壇俠聖 -- 金庸與查良鏞」及「筆生武藝-香港的武俠文學」兩個主題外,還設專題展「絲綢之路文化行」,重點展示了兩個區域的文化: 陝西及印度。絲綢之路自古為東西文化和貿易交流的紐帶,其歷史影響深遠,此次也是文藝廊首度將海外文化納入展覽範圍。

香港本土藏家彭國勝為專題展提供10件私人的青銅器藏品,這也是他第一次公開展示自己的收藏。青銅器興盛於夏商周時期,在陝西省寶雞市出土的數量與精品尤為眾多,也是陝西最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物之一。彭國勝在書展期間,親自至文藝廊現場講解每件藏品,吸引了大批的觀眾駐足聆聽。談到自己的收藏經歷,已經有20餘年了,這次是第一次於香港書展公開展覽。書展本身吸引了許多本土和大陸的訪客,彭國勝希望這次機會能使更多人認識青銅器,「青銅器是我們國家的國粹,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青銅,將來我還會做更多推廣青銅器的工作。」

彭國勝對青銅器的喜愛讓他開始了收藏之路,青銅器經過上千年的氧化仍被保留下來實屬不易,色澤器形也變化多樣。彭國勝前往世界各地搜羅國內罕見的珍品,現在已有了達百餘件的藏品展於他在上水的奇麗藝廊。他最喜愛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商周時代的青銅器有王者的氣派,非常大氣高貴,工藝也最高超。」儘管有不少的海外私人藏家仰慕他的收藏,他還是拒絕了豐厚的出價,尊崇自己的初衷「將中國的文物留在中國,很多國外博物館收藏的青銅器在中國卻沒有,我希望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也能看到。」此次在文藝廊展出的藏品,種類多樣,如鼎、銅鏡、尊等門類均可見。問及他最愛哪件展品,他坦言每件都喜歡,但是最珍惜的還是一件商代晚期的獸首鶚紋觥,此器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藏一件相近,但是蓋器丟失,僅剩器身,而他的藏品完整,是不可多得的青銅精品。■採訪:實習記者 劉雨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