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數據生活 > 正文

財技解碼:人民幣匯改一年已見成效

2016-08-15

去年人民銀行意外宣佈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當天並一次性貶值1.9%,引發金融市場波動。匯改一年取得一定的成效,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明顯加大,結束了市場兌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初步實現了提高中間價市場化程度和基準地位的改革目標。

建機制增強匯率彈性

2015年8月11日,人行強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要參考上日收盤匯率,以反映市場供求變化。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佈參考13種主要交易夥伴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強調要加大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力度。2016年1月引入「收盤價+籃子貨幣」定價機制,強調參考一籃子貨幣。

匯改有一定的成效:人民幣成功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體系,進一步邁向人民幣國際化;初步建立了固定利率形成機制,不再單一盯住美元,匯率彈性有所增強。

然而,在過去一年,人行不得不入市干預。市場出於對新興市場經濟疲弱,債務危機以及貨幣競爭性貶值等種種憂慮,使得人民幣也經受持續的投機活動造成的貶值壓力。即使在人行干預下,期內人民幣也已經經歷了三輪貶值,其中中間價、在岸價、離岸價和CEFTS匯率指數分別累計下跌8.8%、7%、6.3%和10.3%。

不過,人行干預也付出了較大的成本代價,其中之一就是外匯儲備大量流出。去年7月,人行外儲餘額為3.6513萬億美元,但至今年5月已跌至3.1917萬億美元的歷史最低水平,跌幅達12.6%。

市場化改革仍需深化

人民幣匯率形成市場化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目前人民幣主要仍是盯着美元,市場化程度依然不高,依然缺乏足夠的彈性。預計人民幣將繼續延續有管理的浮動,但官方只會在浮動超出政策邊界等特定市場環境下才會作出干預。■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研究部主管 陳羡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