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人行料今明兩月M2增速回升

2016-08-16
■人民銀行預料8月至9月M2同比增速將有所回升。 資料圖片■人民銀行預料8月至9月M2同比增速將有所回升。 資料圖片

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 貨幣信貸增長不慢

香港文匯報訊 早前公佈的內地7月貨幣信貸數據出現大幅波動,中國央行昨日表示,M1與M2增速「剪刀差」不能作為衡量是否進入流動性陷阱的指標,強調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同時指出,貨幣信貸數據因多種因素出現一定波動較常見,應避免過度解讀。

上周五公佈的7月金融數據全線大幅下滑,其中4,636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新增貸款及4,879億元的社會融資規模均創兩年新低,結合投資增速亦降至16年半低位,數據反映內地經濟下行壓力仍然不減,貨幣環境維持寬鬆依然重要。此外,7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降至10.2%,為連續4個月低於13%的政策目標;7月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25.4%,連續5個月高於20%,且為2010年6月以來最高。M1與M2「剪刀差」進一步擴大到15.2個百分點。

內地經濟下行壓力不減

央行網站昨發佈新聞稿稱,隨着基數效應逐步消失,8月至9月M2同比增速將有所回升;M1與M2增速「剪刀差」不能作為衡量是否進入流動性陷阱的指標,強調「在經濟發展『新常態』和落實『去槓桿』任務的大背景下,貨幣信貸增長的中樞水平可能比過去有所調整,對此也需要適應」。

央行指出,今年以來貨幣信貸增長並不慢。去年二三季度股市波動較大,令當時M2的基數大幅抬高,導致近幾個月M2同比數據有些失真,並不代表真實增速。從貸款看,金融機構出於早投放、早收益考慮,一般上半年貸款佔比大,雖然7月貸款季節性回落,但累計來看仍較多。

同時還有幾個特殊因素:一是去年7月為應對市場波動投放了一些貸款,剔除後今年7月貸款同比並不少;二是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對貸款數據有較大影響,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僅定向置換的大中型銀行貸款已超過8,000億元;三是金融機構加大了不良貸款核銷和處置的力度。

對於7月新增貸款中幾乎全部是住戶貸款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非金融企業貸款減少26億元,央行稱住戶部門貸款今年增長確實比較突出,主要與不少城市房地產市場升溫有關。

住戶部門貸款增長突出

對於日益擴大的M1與M2「剪刀差」,央行強調這主要反映貨幣在各部門分佈以及活性方面的變化,與「流動性陷阱」的理論假說之間相距甚遠,不能作為衡量是否進入「流動性陷阱」的指標。

2015年下半年以來M1增速的持續上升,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中長期利率降低,企業持有活期存款的機會成本下降。二是房地產等資產市場活躍,交易貨幣需求上升,尤其房地產和建築業公司持有的貨幣資金增加比較多。三是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過程中會暫時沉澱一部分資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