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賀鵬飛)江蘇省書法院舉辦之「年度學術提名展.行草篇」現正在南京宣和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旨在推動書法創作的本體研究,所展出的三位青年書法家的作品被認為代表了當今江蘇青年一代行草創作的最高水平。
江蘇省書法院「年度學術提名展」是由該院打造的一個書法學術展覽品牌。展覽重視學術、提倡多元。江蘇省書法院院長、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嘯表示,「提名展」不確定次數,着重每次展覽的學術質量,提名作者都要具備鮮明的個人創作風格和學術主張,並在每次展覽的組成群體中都要極力避免書風雷同、觀念雷同的現象。目的是通過綜合的展覽、評論和學術研討活動,繁榮書法創作,促進書學研究。
本次入選「提名展」的是三位「70後」書法家--許達、紀松、李守衛,三人皆是近幾年在江蘇乃至全國書壇聲名鵲起的後起之秀,且都擅長行草創作,作品均大量入選各類書法展並獲獎眾多。李嘯指出,行草書創作是江蘇書法創作的優勢項目,歷來名家輩出。許達、紀松、李守衛三人是當今江蘇行草書創作的佼佼者,作品各有特色,可謂代表了當今江蘇青年書法家行草創作的最高水平。
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也稱讚本次「提名展」展出的作品「很養眼,更養心」,並認為許達、紀松、李守衛三位「70後」雖然作品各具特色,但身上共同擁有對中國書法和文化的人文情懷。言恭達強調,中國經過30多年的書法熱,當下應該進行反思和回歸。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書法家應該思考一下如何守護文化靈魂,回歸藝術本真。
「當下的我們多了急功近利,多了幾許浮誇,溯源求本勢在必然,這就是一種調整和撥亂。」入選本次展覽的李守衛亦指出,我們生在當下,空前繁榮,遇到最好的機遇,但是真的不夠自信,特別是面對前賢留下的經典時,自己的草書一寫完就有想撕的衝動,想法很多但是都沒有一點表現出來。
今年剛好40歲的李守衛謙虛地說草書的豐富性和深刻一直是自己嚮往的,但是自己在創作時還是不免流於膚淺和單薄,「我想一定要錘煉多年,一定要把想表達的呈現出來,真正能夠心手雙暢,也許那時的我對草書又會有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