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蛟龍號」下月「現身」創科博覽

2016-08-19
■「團結基金」與合作機構宣佈舉辦「創科博覽2016」。殷翔  攝■「團結基金」與合作機構宣佈舉辦「創科博覽2016」。殷翔 攝

「團結」辦賀國慶重頭戲 免費入場料日迎萬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創辦的「團結基金」,在國家科技部等四部委及特區政府相關部門支持下,下月24日起舉辦一連8天,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的創新科技博覽會,展出國家與香港各領域頂級科研成果,包括國家探月工程等項目的航天科技領域突破發展,以及能深潛至海底20,000呎的「蛟龍號」潛水器模型。博覽會作為賀國慶重頭戲之一,免費向市民開放,主辦單位預計每天可接待約一萬名訪客。

創科博覽會規格極高,獲國家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等部委支持,內地十多個頂級科研機構參與興辦;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教育局、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協辦;香港科技業界、學術界和包括工商、教育、醫療、青年、社福等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展出項目為國家最頂級科研成果,不少領域領先全球。

7「國寶」級科學家為港生教路

7名「國寶」級各領域科學家,包括量子通信專家潘建偉、北斗導航專家徐穎、中國鐵路智能運輸系統技術研究開拓者賈利民、禽流感及豬流感研究專家陳化蘭、5G 專家王志勤、中國C919民航機總設計工程師吳光輝及深潛專家陶春輝,專程赴港參與展館內11場專家講座。本港7所大學及香港科技園有限公司的學者,將於博覽會內為全港中小學生舉辦25場科學講堂,為逾萬名有志創科業的青少年學生提供科技知識,播下投身科技產業的種子。

創科博覽會於9月24日至10月1日,於灣仔會展3樓G展廳進行,場館面積10萬平方呎,劃分為8個主題展覽區(見表),涵蓋逾40個尖端科技項目,均為擁有世界紀錄或領先國際的科研成就。博覽會並設有香港專區,介紹香港近期獲得國際獎項的卓越科研項目及科研精英。

鄭李錦芬:港應把握機遇迎創科

團結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昨日表示,創新科技帶來的第三次產業革命大潮勢不可擋,改變世界,時刻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她指出,國家已積極投身這場革命,取得可觀成就,香港別無選擇,必須順流而上把握機遇,推動經濟發展,「博覽會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市民、尤其年輕人認識創科大潮的重要性,積極投身其中,拓展創科業規模,提升本港競爭力。」

她希望博覽會帶動港創新科技發展大潮、拓展兩地創科合作機遇,令市民尤其青少年了解國家已進入創新科技產業革命時代,鼓勵港青投身創科產業,為港添創科動力。

徐立之:培育接班人非常重要

港科院創辦人、前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出任博覽會召集人。他表示,本港科技水平在很多領域均領先世界,但把科技成果轉化為應用技術的環節,卻落後於周邊地區。他認為,本港要在科創大潮中站得住腳,培育接班人非常重要,特區政府應以長遠眼光推動香港科創發展,提供更多資源投入科研,關注科技人才培育。

團結香港基金去年底發表由他主持的科技創新政策研究報告,倡議香港政府未來十年大幅增加科研撥款,每年政府公共研發開支應由本地生產總值的0.4%逐步提升至1%,用以增加本港科技人才儲備,包括增撥500億元研究基金交予研究資助局管理,提升每年資助應用研究撥款,讓更多本港科研人員有條件進行更多中、下游應用研究,加速本港創科業生產力增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