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侑主演的《屍殺列車》標榜是韓國首部喪屍片,在處理手法上與荷里活式喪屍片明顯是不同的。荷里活式的手法多着重官能刺激,血腥駭人鏡頭比比皆是;《屍》片相對地血淋淋的鏡頭幾乎不見,反而是以突如其來的鋪排去嚇你一驚,如少女在抽搐結束後完成喪屍化攻擊車廂服務員、軍裝喪屍們突現襲擊以為脫離危險的乘客、喪屍們四方八面湧現追車等,那種在放鬆後突襲的驚嚇令你心臟一縮,更牽動觀眾的情緒。
喪屍在電影開始半小時後已經現身,如果之後的個半小時只專注在人屍之鬥,絕對會顯得過分單調,而延相昊導演高明的地方是,明是描寫人如何躲開喪屍的追擊,暗是講述人性在這種危險情況下的各種面貌,人無完人,因此有人為自救推別人去死,亦有人犧牲自己去救親人,電影在批判人性的醜陋之餘,同時亦歌頌人性的美德。劇情「貼地」,要有共鳴並不難,尤其片尾軍隊在隧道外戒備那幕,開槍與不開槍的徘徊把筆者的心弄至七上八落,甚至看到眼濕濕的也大有人在。
完場後,除了有讚美的掌聲外,亦有不絕於耳的討論聲,觀眾互相分享對劇情的看法外,或者也在細味《屍》片中的人性觀。置身其中,你彰顯出的人性是美還是醜呢?
《屍殺列車》成韓國今年最賣座電影,觀影人次破千萬次,並吸引到荷里活片商想購買版權。但被荷里活化的《屍殺列車》,當中的人性觀能否被保留,或者會被改頭換面嗎?■文:M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