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做低碳潮人

2016-08-29
■《2012末日預言》劇照。 美聯社■《2012末日預言》劇照。 美聯社

王大慶

近日,我觀看了關於全球毀滅的災難電影《2012末日預言》,這部電影主要是根據瑪雅曆中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會毀滅的傳說,描繪出因全球變暖等原因而引發的末世浩劫的故事及人們面對災難的表現。其中,發現世界末日要到來的人是印度的科學家,而最後製造好「方舟」,拯救人類的是中國,自然,我為中國和亞洲感到驕傲。

顯然,這是一部科幻片,然而這部電影要說明的道理我想大家都能明白,就是要保護地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一定要好好珍惜它!如果人人都不去保衛自己的家園,踐踏地球,到處扔垃圾,亂排亂放,浪費資源,破壞生態鏈,那麼世界最後就會像《2012末日預言》這部電影一樣火山爆發,房子全部塌陷,人類無家可歸,到時候地球就無法被拯救了。而戲中的災難之所以停止,是因為大家的團結互助、知道去保衛地球的意識,災難才會消失,但是最終地球上受難的人們已經數不清了,家也沒有了。如果真的有一天到了世界末日的時候再去拯救地球,才意識到保護地球那時候已經遲了。影片使人震撼、讓人警醒,提高了人們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在解決氣候變暖問題上政府應扮演的角色的認識。

正緣於此,影片在全球熱播不久,世界就開了一個哥本哈根緊急會議,會議的內容是如何保護地球。為了保護地球,各國政要雲集於此。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宣佈到2020年時,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17%。而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政府也宣佈減排目標,決定到2020年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40%至50%。其他國家也紛紛做出減排承諾。

《2012末日預言》影片的熱播,也牽動了尋常百姓憂患意識的神經。低碳生活成為新名詞和新選擇。 所謂低碳生活,簡而言之就是提倡大家從自己的生活習慣做起,控制或者注意個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讓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下來。長期以來,不少人自覺或不自覺地習慣過「高碳生活」:賓館內,有人夏天捂着被子開空調、冬天室內溫度高得讓人流汗、辦公室裡的電腦始終不關、電燈徹夜亮着、打印紙從來沒有雙面用過、出門不是開車就是打的 ......殊不知,這些高碳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直接與碳排量有關係,你多開一天空調就增加了8公斤碳排放;你自駕車多消耗了100升汽油,那麼你就多排放了270公斤二氧化碳;你多用電腦10小時則增加排放0.18公斤碳;你多用了1,000公斤紙,就犧牲了17棵大樹,無疑就少吸收了許多二氧化碳......生活中的這些陋習都在增加地球的負擔。

我在職時常年從事辦公室工作,每天起草文件,書寫與打印都離不開紙張,深知紙張來之不易。一棵樹經過幾十年風吹雨打,才成長可以生產紙漿的樹木。造紙廠將這些採伐的木材削片、分解,而後經多道工序,才生產出潔白紙張。每生產一噸紙張,就要消耗木材3.1立方米,有數據表明,從2010年開始,中國造紙消耗木材都在3億到4億立方米。看到這些數據,心裡總是沉甸甸的。

這也促使我平時更加注意節約紙張,對於一般非正規文件,大多採用雙面書寫,雙面打印,減少紙張消耗。任何事情,都是始於微小,說得再多,不如從自己做起。我每天中午下班離開辦公室時,都隨手關燈,如果長時間不回辦公室,還關閉計算機。每天晚上很晚下班時,都關閉樓道及衛生間的燈。因為我知道,我所用的電能,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火電,也就是燃燒煤炭發電。如果我們用電愈多,電廠就要燃燒更多的煤,同時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其實,像我這樣注意低碳行為的大有人在,且不說上了年歲的中老年人,這個群體基本上都注意節約環保,極少浪費;就說現在的年輕大學生,也有很多人倡導低碳生活。鄰居老胡的女兒就是其中一位。小胡說,在她的學校,每逢重要節日時,環協的同學就會倡議大家用水果代替賀卡送給老師,既送了健康,也送了環保。國家頒佈「限塑令」後,很多大型超市通過付費索袋來抑制塑料袋的頻繁使用。但很多小商販、小店舖仍在無償提供塑料袋。為此,小胡和她的一幫同學出門購物都不忘帶上購物袋。在衛生間沖淋浴時,大家也注意節約用水,有同學在洗澡時多沖了一會水,也會被其他同學認為浪費。在老胡家裡,老胡自豪地向我介紹他女兒的低碳工藝品傑作,有塑料瓶做的筆筒、有紙盒改造成的鞋架、有碎片拼成的包包......原本被歸類成「垃圾」的物品,通過小胡巧手加工有了新的使用價值。連老胡身上穿的T恤也是他女兒通過自己的剪裁將舊T恤煥然一新。小胡說,現在很多電視節目和書籍都在介紹如何更好地變廢為寶,只要細心觀察,善於利用,很多被打上「廢物」標記的物品都可以通過組裝再利用。「環保、節約、低碳是一種意識,源於對自然的愛與感恩。」小胡說,她只是在生活中做了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事,只是希望在自己的城市倡導低碳經濟的時候,自己力所能及地響應低碳生活。

是啊,低碳生活是一種意識,它不僅僅是政府意識,更應成為全民意識,使之成為每個公民、每個家庭的自覺行動。不是喊喊口號,也不是擔負多大的使命和任務,只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從節電、節水、節碳、節油、節氣這種小事做起,更應該注重從我們的日常的衣食住行上做起。低碳生活既減低了地球的壓力,還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環境更優美,開支更減少。無論你是在繁華的大都市,還是在偏僻的山村,做一名「低碳潮人」,不但可延緩全球氣候變暖,更是關係社會可持續發展、造福子孫後代的迫切需要。何樂而不為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