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個人能力致潛能埋沒 對人生發展態度消極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希雯)香港近年致力推動生涯規劃,希望自中學階段起有系統幫助學生找尋人生目標和方向。不過,有研究發現,現時主流中學的生涯規劃教育,往往未能照顧聽障學生的角度,有近六成聽障生直言從沒有思考過未來職業或前途。由於對生涯及就業發展欠認知,聽障生擇業時亦忽視個人能力或興趣,只以薪酬福利為先,令有更大機會錯配或潛能遭埋沒。
專門支援聾人及弱聽人士的非牟利組織「龍耳」服務中心,在今年6月至8月香港首個針對聽障生的生涯規劃教育,成功訪問110多名來自全港不同學校的聽障中學生,發現他們未能受惠於教育局於整體高中推動的生涯規劃,特別是與未來就業的相關資訊。
主流學校未考慮聽障生需要
受訪者中,有超過三分之一人直言沒聽過「職業教育」,而即使認識職業教育的聽障生中,也大多是從學校以外途徑了解,反映學校於生涯規劃方面未能適切照顧聽障生需要。
同時,多達58.9%聽障生表示從沒有考慮將來的職業或前途,當中56.1%直言「不知道怎樣作準備」,更有不少學生指因聽力問題,為將來「準備與否沒有分別」,反映他們對自己人生發展態度消極且欠缺自信。
面對未來工作,超過八成聽障生表示會以薪酬、福利或工作環境為主要考慮,只有17.9%會看個人的能力或興趣。有關結果與在其他調查中,重視個人興趣的健聽中學生相反,顯示不少聽障生或受社會定型影響,在學習階段已經放棄想像或實踐夢想。
「龍耳」中心主任鄺浩然分析指,主流學校的生涯規劃主要為健聽學生設計,教師及生涯規劃導師對聽障生的特點缺乏了解,往往未能妥善顧及其需要,例如在邀請在職者分享時,未考慮到該職業是否聽障生無法擔任,亦未教授在職場上遇到歧視應如何處理等。
欠缺適當指導難投職場
「龍耳」創辦人李鸝則表示,現時社會對克服身體障礙取得佳績的學生都積極褒獎,但其實他們投身職場的困難更需獲正視。
欠缺適當的生涯規劃指導,令不少聽障生難以順利投身職場,患嚴重聽障的陳先生去年中六畢業,一直希望從事服裝相關行業,卻不知道如何入行,過去他只找到餐飲業工作,卻未能應付當中的大量勞動。
另一位聽障人士崔小姐表示,中五畢業後十多年來,只從事過包裝工作和散工,曾報讀商業課程,卻因沒有手語傳譯,根本未能學習,而過去亦試過因未能接聽僱主電話,失去機會。
「龍耳」推生涯規劃計劃相助
為解決上述困境,「龍耳」推出為期一年「逐夢飛翔-『聽障人士生涯規劃計劃』」,提供針對聽障生的職業發展工作坊、工作體驗計劃、手語翻譯員培訓及技能提升項目,並安排中三至中五聽障學生參與咖啡店、人力資源助理及調酒師的實習活動,讓其了解實際工作環境及不同崗位,助他們訂立目標職業。有份支持計劃的柯尼卡美能達商業系統董事長葉卓雄指,僱主亦需要改變對聽障者的偏見,其公司有聘請聽障者從事文件掃描工作,認為只要肯花耐性與其溝通,如多使用手機程式或寫字傳話,聽障者的工作表現絕不比健聽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