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讀書人 > 正文

《花草字傳》帶你去花花世界裡掉書袋!

2016-09-19
■《花草字傳》內頁典雅精美■《花草字傳》內頁典雅精美

在「反智主義者」眼裡,文化人掉書袋最討厭了。在愛智慧、求趣味的人群中,掉書袋則是超好玩、超有境界、超值得追求的事兒,設若錢鍾書老頭的《圍城》和文章通統改去了掉書袋的「毛病」,中國文化也就沒有錢鍾書這號人物了。

張一清先生與梁艷女士最新合作的作品《花草字傳》正是這麼一本有意思的書。■文:王謙(書評人,美術學博士)

關於漢字的那些事兒

《花草字傳》書中傳達的內容說起來再正宗不過,是要告訴大家:一、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漢字是怎麼發展來的?二、我們身邊表示大小事情的漢字與其所指事物之間有何聯繫?三、怎麼才能把漢字的內涵與中華文化意蘊傳達給我們的孩子們?這三大目標說起來冠冕堂皇,而最讓讀書人有收穫的則是這套書裡在正統漢字文化以外的部分,也是反智主義者深惡痛絕的項目:掉書袋。

老王有一個觀點:想要判斷一本書的閱讀價值、該給它的閱讀指數賞幾顆星,先得做一番「刪減同類項」的工作,將手上這本書與同類書相比,看看將同類書都具有的相同內容一概刪去之後,它所剩下來的東東如果還能吸引你的眼和心,而且篇幅還有一半以上(誤差±5%),它就是值得買、對得起你讀它所消耗的時間的書。

在這點上,一套五本的精緻新書《花草字傳》做到了。

熟知《三國演義》「三英戰呂布」故事的人,未必曉得「二鬼戰荊軻」的故事。前者耳熟能詳,後者我是遲至今天才看到,就是在這套新書的第一本《萌芽開花》裡。在講解「枝」字時,張一清引了宋代詩人史彌鞏「死生可託永無睽,自古中山說羊左」兩句詩,由「羊左」典故引出來古代傳說中「地下工作者」打架的故事。

大凡上過幾年學、拿過文科學位的人,對一些形態別致的字往往會多些注目和懷疑,比如「蕊」字吧,幹嗎要有那麼多「心」字摞在草字頭底下?在花花草草世界裡想三心二意不成?然而不是。「惢」字雖不複雜,但有兩個字音,一是在表示「疑慮」之義時念成瑣細、煩瑣的「瑣」字音,一是表示花蕊像若干花的心房簇集一起時念成「花蕊」的「蕊」字音。張一清這位原先居守書齋、近幾年以場外解說嘉賓身份加入「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並獲得「讖哥」美稱的學者,在這五本講解「花草」系列漢字的書裡把有關漢字的「那些事兒」寫得風生水起心花怒放,叫人一路讀來看似家常話閒聊,底下卻埋藏了如許多的高難度文字學問。

邊邊角角都是學問

這書能讓老王倍加喜愛,還因為它連邊邊角角上都印滿了學問。宋朝的徽宗皇帝姓趙名佶。老王小時候看《水滸傳》讀到道君皇帝挖了地道去跟京妓頭牌李師師廝會(私會),就想,這個「佶」不是「佶屈聱牙」之「佶」麼?不是明明白白的貶義字麼?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一個皇帝咋的連個好名字都起不出來呢?在這套書第五卷《碩果纍纍》第139頁的下註中,張一清老師就用極小的字告訴他親愛的讀者,此字一方面用於貶義詞的「佶屈聱牙」,一方面還有「健壯」的意思。看趙皇帝那股子長夜未央追求享樂的架式,要沒一副博爾特那般健壯的身子骨還真撐不住啊。這還沒完。這頁正文是介紹「荔枝」二字的由來與典故,一般書說到這個話題,抄完杜牧詠唐明皇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也就畫句號鳴金收兵了,到張一清這裡,卻不算完,一直寫到宋徽宗的詩「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何必紅塵飛一騎,芬芳數本座中看」,敢情該皇帝老兒為吃荔枝方便,連枝帶果整棵都移栽到了皇宮裡啦。

朋友們大概還記得十年前圖書市場流行過一段搶着「說不」的流行風--《中國人可以說不》《中國人為什麼不能說不》之類,但如果問起誰知曉「不」字的來龍去脈,怕是知者寥寥。「不」字的由來,起初不過是指酒杯或飯碗形狀的花托,如果說中國漢字成形至今有兩千多年,那起碼有一半的時間裡「不」字都不是現代漢語意義上的完全否定的意思,甚至相反,「不」不光不是完全否定意思的「不」,在古代很多場合竟是程度很強、內容高大上的「大、很」的意思呢,將來給孩子取名字時用上「不」或由它衍生的「丕」,保管叫同好們在你朋友圈連點五百個讚不止。

養心娛耳

閒話少說,一句話:這就是一套好看好玩、作者信馬由韁但又不離其宗的書。再前情回顧一下,上面提到的「羊左」典故及由此引出的「二鬼戰荊軻」故事,正文內容講「枝」字的來龍去脈,不算稀奇,有意思的是說刺秦失敗的荊軻在陰間跟一個叫左伯桃的死鬼不對付,後者單挑不成,於是給自己活在陽間的朋友羊角哀託夢,羊氏激於義氣,拔劍自刎,一溜煙兒直下地府十八層跟舊友聯手組合鬥荊軻......「羊左」,就成了表示生死之交的典故。這類在正宗讀物裡不大會提到的典故或故事,其實比高頭講章更有意思,等於作者在講嚴肅認真的漢字知識的同時,買一贈一出來的,幾十塊人民幣買的是語文行貨,贈的是情趣文品。

買書讀,除去預備中考高考國考,最大的快樂還在於讀書得趣。何況,這書裡有出自古今名家之手的再經典不過的繪畫作品,每講一字都選取真草隸篆四體書法的名字寫法--小朋友腦子好用,讀啥記住啥,像我這樣人到中年的,對張一清老師的語言文字學問八成是狗黑子掰棒子式,讀完也丟完,那麼腦子裡多裝幾十個從象形產生出來的甲骨文及其多種變形的寫法,下回跟文化人相遇時會不會「逼格」也見風而長?

最後交待一句:這套書是張一清跟梁艷的合作產品。音頻CD那東東老早過時,現在流行的是手機掃描書上的二維碼,真正是指哪兒掃哪兒、掃哪兒聽哪兒,小梁老師專有的「舒緩不迫、字字分明」特色的標普讓全套書變成了有聲讀物,老年人節省視力,孩子們借此好好學說話。這麼說吧:《花草字傳》不光帶讀者去遊逛花花世界的中心及邊邊角角,更給你手機微信從容掃碼的機會,讀張一清掉書袋,聽國嘴梁艷字正腔圓的朗讀,真正是養心娛耳一鍋燴齊。

《花草字傳》是內地第一套帶掃碼音頻的說文解字書。套書包括五冊:《萌芽開花》、《四季群英》、《滿目青翠》、《萬紫千紅》與《碩果纍纍》,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點評嘉賓、《百家講壇》主講人張一清創作;《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主考官、中央電視台新聞主播梁艷朗讀。全書共解讀七十五個花草方面的漢字,將傳統知識融入生活畫面,講述關於漢字的有趣故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