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鄺慧敏、岑志剛)全球競爭力報告12個指標中,本港的創新評分最低,只排第二十七位,以創新能力及科學家有效性的評分較低。智慧城市召集人楊全盛指出,香港留不住人才投身創科,認為排名合理。報告又指港府官僚效率低下,有學者認為,政府本身其實好有效率,但近年拉布多了,整個程序便變得沒有效率,他估計新一屆立法會拉布情況將會持續,認為香港有必要急起直追。
楊全盛:科學人才難留
楊全盛接受本報訪問時解釋,相比中國內地及新加坡等地,香港未能培養、吸引創科人才,例如大學工程、科學等學科成為「水泡科」;於香港完成碩士、博士課程的內地生,亦因內地發展機會較大而不願留港工作,「沒有人才,又怎會有好的結果?」
他又舉例指,新加玻政府在人才政策上十分進取,努力吸引博士人才,亦向各地挖掘人才,「香港有冇做過?」故對這次排名不感意外。
在創科研究方面,他指出,大學學者多偏重於學術研究,較少研發變為專利或將技術轉為商品,即使學者成功獲得研究專利權,專利權往往由大學擁有,而非研發者擁有,故學者亦欠缺誘因研發專利產品。
莊太量:智能系統遜色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香港政府以往一向不太重視創新科技發展,一些基本技術如電子收費服務、免費上網熱點、巴士到站系統等,均不及主要對手完善,「好似新加坡都已經有電子道路收費,內地泊車亦已不用咪錶,只需用智能電話上網付費,香港真的落後了很多,在這些方面都應該要跟上。」他希望創新科技局成立後,可以加快推展創新科技的步伐。
對於新加坡繼續蟬聯東亞地區最具競爭力地方,莊太量認為,香港經濟背靠內地,是人民幣流動的中心,但如果中國經濟出現風險,香港的評分也會受到拖累。莊太量又說,報告指港府官僚效率低下,相信與近年本港較多政治爭抝有關,「香港政府本身其實好有效率,但好多事要立法會通過,但近年拉布多了,整個程序變得沒有效率」,他估計新一屆立法會拉布情況將會持續,香港有必要急起直追。
麥萃才:創科局寄重託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則表示,創新科技局成立後,社會對創新產業觀感有所改變,但認為創新非一朝一夕,預計香港在創新科技上不會被其他經濟體拉遠,但收窄距離仍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