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免費幼教起步 社會發展前行

2016-09-30
■孔美琪認為香港免費幼教的計劃「算是不錯」。圖為她為幼稚園生講故事。黎忞  攝■孔美琪認為香港免費幼教的計劃「算是不錯」。圖為她為幼稚園生講故事。黎忞 攝

資助額每位最高增3萬 支援師資提升整體質素

幼稚園是兒童基礎教育的關鍵起步階段,更是社會投資未來的指標。本屆特區政府將免費幼教列為施政重點,並將於2017/18學年落實,有關經常性開支會增至67億元,全港會有七成至八成半日制幼稚園學生免學費,每位學童所獲資助額增加約1萬至3萬元,而課程、師資等也有相應配套支援,以提升整體幼教質素。有幼教專家特別指出,社會對早期兒童教育的資源投放,可獲高達11倍的社會回報;而香港免費幼教雖然發展較遲,但比較歐洲或其他亞洲地區亦達不錯水平,實已「行前一大步」。■記者 黎忞

香港自2007年起推出幼稚園學券制,每位學童資助額由10,000元按年持續增加;隨着明年免費幼教政策落實,當局將以每人每年33,190元(半日制)、43,150元(全日制)及53,100元(長全日制)直接資助學校,金額為9年前學券推出時的3.3倍至5.3倍。而政府相關開支,亦會在10年間由15.9億元增至67億元。

幼教開支10年增逾4倍

相對其他學前教育發展成熟的地區,香港免費幼教發展較遲,業界亦有意見認為不少地方有可改進之處,但有關政策屬於重要的起步。世界幼兒教育聯會世界會長、香港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成員孔美琪接受本報訪問時便指,國際已有研究證實,愈早投資學前教育的好處愈多,對兒童亦有深遠影響。

研究證回報達11倍

她引述2000年諾貝爾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James J. Heckman的研究,證實了高質量經濟回報來自於高質量兒童早期發展投資,而早期教育的回報率高於其他領域的教育投資,在幼兒教育每1元的花費,亦會有11元的社會回報。有關研究亦指,人類的智力和社會技能在早期經已定型;而早期投資人力資本可獲得最有效且最大收益;給予弱勢兒童早期培養、學習、健康發展的必須資源,更可打破弱勢家庭學童長大後成為弱勢群體的循環。

而事實上,美國總統奧巴馬亦曾公開提及近似觀點,指出政府投放多1美元在早期兒童教育,就可望提高畢業率,減少少女懷孕及暴力事件,最終可令政府未來開支節省7美元。

香港免費幼教以半日制為資助基礎,部分評論質疑那不算是「完全免費」,孔美琪指有關方向屬國際慣常做法,而比較歐洲或其他亞洲地區,香港的政策框架「算是不錯」。她提到,各地政府都傾向為免費早期教育設定時數或資助限制,例如英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3歲以上學前兒童每星期可獲12.5小時至15小時免費教育服務;另大部分歐洲國家亦會在資助服務時數限額外,由家長負擔部分費用,其平均繳付費用佔整體幼兒教育服務開支約14.4%;另有需要的家庭亦可享有學費減免、免稅或學券等資助。至於亞洲的台灣及韓國,其免費幼教服務時數也有限制。

專家盼增設專門幼教處

身兼維多利亞教育機構總校長的孔美琪,亦關注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的支援,認為免費幼教落實後仍需要繼續跟進研究,特別是檢討現時幼兒評估和支援與教育體制分開狀況,建議香港可參考新加坡,設立結合衛生、教育、社會福利等多方面的幼兒教育處,以統一處理學童及特教生需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