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話你知:球壇冰河期 「鳳凰」未重生

2016-10-07

香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素有「亞洲足球王國」美譽,除了有國腳級外援加盟本地球隊外,亦有「土生土長」的華將到外國聯賽效力。不過,在欠缺職業化改革下,本地球壇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走下坡,及後更踏入冰河時期,一場頂級聯賽比賽曾只有數十人入場。雖然在千禧年代中期因商人投資增加令球市出現小陽春,其後更有「鳳凰計劃」,但本地球壇仍未能浴火重生。

斥巨資助騰飛 未竟功醜聞至

香港隊在2009年東亞運動會男子足球項目,取得首面國際綜合運動會足球項目金牌,民政事務局同年委聘顧問進行研究檢討本港足運,香港足球總會於翌年10月委聘改革顧問,制訂名為「鳳凰計劃」的足球發展策略,為足總制訂管治架構、發展策略和業務計劃,並獲港府於2011年至2014年每年額外撥款2,000萬元予足總推行。

2014年鳳凰計劃完結時,落實並提出計劃報告書33項建議中的22項。根據政府予立法會的數字,截至當年1月底,「鳳凰計劃」員工及顧問服務的開支高達3,150萬元,但本地足球賽事入座率仍然偏低,足球員仍然面對場地不足的問題。

及後政府批准延續「鳳凰計劃」,以足總提出的《力爭上游─萬眾一心》5年策略計劃書為後續發展,當中提及興建將軍澳足球訓練中心,中心據報將在今年動工;計劃書又將港足的世界排名列明5年至10年內躋身世界前100,但目標則被代表隊主教練金判坤批評為「不切實際」。

此外,間中出現的打假波事件亦嚴重窒礙了香港足球再次騰飛的空間。■記者 文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