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學文憑試的變動主要出現在校本評核中的具規範的探究方法的獨立專題探究。
根據新的規定,規範的探究方法分為四個部分,即是A.題目界定;B.相關概念和知識/事實/數據;C.深入解釋議題;D.判斷及論證。而在評分上,AB部分佔30%,CD部分佔50%,表達與組織佔10%及自發性佔10%。從評分上來看,CD部分是最重要的,它佔了整體分數的五成。
同學在面對具規範的探究方法時,往往感到迷茫的是CD部分。
C部分較為好一點,因為在考評局網上發放的樣本中,大多展示了C部分主要是呈現各種不同觀點,藉此反映出議題內的分歧及矛盾。所以同學依循這方法來處理C部分,同學們皆採用摘取不同持份者的觀點,先把他們的觀點作出整理,再分開支持及反對兩方作論述。而由於持份者的觀點十分豐富及內容充裕,所以在處理C部分時,不少同學皆用了不少篇幅,也成了整個探究的主打部分。
若放了太多篇幅在C部分的話,D部分的內容自然就會少了一點,但是評分是會因應CD部分兩者表現而一併打分的,也即代表D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通識課堂中,學習議題探究的步驟是:議題認識,議題的相關概念,找不同意見,作多角度探究,判斷及論證。
添個人判斷增論據說服力
同學們縱使有自己對議題的判斷,在表述理據時亦可能出現了不少困難,如理據可能未夠充分,較為單一、又或是解釋理據不夠完備、不夠深入等問題。舉個例說,在探究最低工資議題時,很容易找到勞資雙方的不同立場及理據,於是同學在作出個人判斷時,可以就用一些價值觀來作出個人見解,如用社會公義角度來看,僱員在付出了辛勤勞力後,卻只能得微薄的薪酬,薪酬僅能應付簡單的生活,這樣的情景似乎有違社會公義。若最低工資實施後,僱員的工資得到保障,而生活可以過得好一點及有尊嚴,而這就能顯示了社會公義了。
所以在處理D部分時,同學們需要加入一些考慮的角度,甚至乎一些價值觀作個人判斷,並加以說明引申。如是這樣的話,D部分的判斷及論證會更具說服力及理據了。■盧世威老師 勞工子弟中學通識教育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