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本欄與大家分享過,本會與孫玉傑先生於今年進行的「社交媒體使用與家庭功能關係」問卷調查的結果。調查顯示,中小學生家長因使用社交媒體而減少與家人直接溝通,有損家庭功能及精神健康。受訪者認同面對面的社交接觸,對精神健康較有幫助。
須有溝通意識 家庭友善政策支援
社交媒體並非洪水猛獸,始終是促進人際溝通的媒介,筆者認為不需要棄用或禁用。不過,家長可以積極檢視自己有否因使用社交媒體影響家庭關係,嘗試平衡自己的生活,為子女建立良好榜樣,並更有效維繫家庭關係。家長平日可刻意以面對面或電話傾談方式,與親友聯繫,又可多舉辦親子活動如茶敘、旅行及郊遊等,促進家庭關係。
政府、社福機構及學校可協助強化家庭功能,例如社福機構及學校加大力度推動家庭生活教育,政府則應制定更全面以家庭為本的社會服務政策,使社會在相關教育、社會保障、社會服務及醫療等資源更配合;並由政府帶動,鼓勵僱主制定家庭友善政策,並加快檢視標準工時,促進家庭作為個人支援系統的功能。
政府及各團體亦可推廣精神健康教育,使各界專業人士更有效地處理家庭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
4錦囊促精神健康
要令家庭擁有精神健康,筆者向來有4個「小錦囊」--談、笑、用、兵,在此和大家分享。
談:多學習正面的溝通,習慣多分享和鼓勵,少責備和埋怨。
笑:多利用直接交流感情的機會,歡笑以外更要能表達對彼此的關注和重視,並能互相表達個人的擔憂和不快時的感受。
用:多利用社區資源,例如使用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及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服務,以促進親子關係和認識精神健康的知識。
兵:家庭遇到危機時應懂得請救兵支援,切勿延誤向專業人士或社工求助,使問題於惡化前及早得到緩解。
促進家人彼此直接溝通和互動,能夠強化家庭功能,有助個人的精神健康。從今天起,善用社交媒體、多作直接溝通,相信對你與你家人的精神健康都會有所幫助。 ■香港心理壎芛|助理總幹事 程志剛
「蛻變」輔導服務︰3583 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