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成學苑校友獲獎學金 自我要求高未自豪成就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希雯)一般人認為天資聰穎的小孩,在成長路上肯定會一帆風順,但事實卻不然。專門培育資優生的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進行調查,了解學苑學員及校友的個人成長情況,結果發現,近6%於文憑試有5科5**或以上,逾三成人曾上過學院院長榮譽榜(Dean's List)或一級榮譽畢業,但約兩成至四成資優生卻指自己無值得自豪的成就。校方分析指,這類學生自我要求極高,不易快樂,故會加強情意教育,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
中大於本年3月成功訪問了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約300名中學生學員及200名校友。調查顯示,在文憑試取得5科5**或以上的校友有5.8%,較全港平均數字0.1%高;得到校內獎學金的有四成;曾上過學院院長榮譽榜或以一級榮譽畢業的校友佔31.3%。不過當被問到「是否有任何或感到最自豪的成就」時,25.5%學員及39.2%校友坦言「沒有」。
承受多方壓力 身份如標籤
學苑研究經理馮子豪認為,「這反映他們未必對自己的學術表現感自豪,很多時候對自己要求過嚴,在情意發展方面存進步空間。」學苑進階學習體驗經理郭滿玲解釋,資優生同時承受家人、老師、朋輩和自己的壓力,曾經有資優生告訴她,不想別人知道自己是資優生,「這身份是一種標籤,負載着別人的期望,彷彿因為資優,表現傑出亦是理所當然。」
此外,8成學員及6成畢業生指學苑課程有助提升學科知識,但只有4成人認為課程有助改善社交及溝通能力。為幫助資優生加強情意發展,學苑為高小級學員提供每節約1.5小時、共10節的「1+1」親子小組活動,當中包括親子畫畫、設計T恤、資優生分組設計創意發明品等,以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學員家長:只盼快樂成長
聖公會聖約瑟小學六年級生徐子晴,於初小時獲英文老師推薦成為學苑學員,她十分享受學苑裡的活動。其母指在「1+1」小組活動裡發現女兒將家庭放第一位,她沒想過女兒這麼重視家庭,令她很感欣慰。
雖然子晴是資優生,但媽媽指不想催谷女兒,只希望她快樂成長。
學苑院長吳大琪表示,對於收取學費方面,校方正在研究當中,因過程複雜,估計會於2017/18年度或之後才可實施,亦可能先於成本較高的課程嘗試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