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暨大副院長陳奕平︰進軍政壇雙贏 勿相互拆台

2016-10-27

中國廣州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華僑華人研究院副院長陳奕平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華人應注重提升自身參政水平和團結,汲取華裔政治人物融入主流的成功經驗。在全球範內而言,他看好美加、英國和澳洲的華人參政形勢,並形容華人進入政壇是雙贏局面。

不少華裔曾出任高層官員,包括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前商務部長駱家輝和前能源部長朱棣文。陳奕平指出,他們肯融入主流、與政治精英密切交往,憑借自身優勢,為美國和所屬的政黨作出貢獻,這都是有志晉身政壇的華人值得學習的成功經驗。

就美國而言,他認為華僑華人近年積極維護自身權益和族群形象,但他們來自不同地方,包括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和東南亞等,造成價值觀、生活習俗等迥異,甚至導致彼此之間形成競爭的關係,華人精英在選舉中相互「拆台」的現象時有發生,這說明華人參政需加強自身團結。他又指,相比黑人等其他少數族裔,美國華人參政意識、選舉登記率和投票率都未夠高,選舉技巧和策略也不夠精密。

英華人還看「自身努力」

與美國相似,加拿大也有大量華人,並產生不少華裔議員,但去年履新的自由黨30人內閣當中,一位華人也沒有,反而印度裔的石俊(Harjit Sajjan)獲任命為國防部長。陳奕平指,不能單單從內閣成員數量來看待,事實上,加國華人參政已逐步走向成熟,成為當地華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舉例指,去年大選有6名華人當選聯邦國會議員。不過他也承認,加國華人的政治參與意識仍然不強、人才嚴重缺乏,華人社團的領導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去年英國國會選舉,港人移民後代Alan Mak(麥大粒)成為首名晉身下議院的華人。陳奕平稱,英國華人參政歷史短,雖然近年來不少華人積極參政,奈何結果並不理想。英國反移民情緒升溫,民粹黨派冒起,這固然令人憂慮,但陳奕平指出華人的困境關鍵還在「自身的努力」。

助推動社會公平

總體而言, 華人首先是生存發展,融入當地社會,在這基礎上逐漸意識到參政的重要性,部分政治精英脫穎而出,開創參政的新形勢。在北美、馬來西亞、澳洲和英國等國家,華人參政形勢較好。他認為華人積極參政是所在國政治發展的重要部分,華人維護自身利益和族群形象的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公正作出貢獻,推動互動與和諧,也有助推動所在國與中國的關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