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上周一(本月7日)向教育局提交最終報告後,不少團體批評委員會建議未全面針對問題,並要求政府為學校提供額外人手等不同意見。教育局昨日透過局方網站《政策正面睇》專欄回應指,委員會在諮詢過程中已就坊間及團體意見作出討論,很多已歸納為最終報告建議;至於外界批評委員會沒有要求教育局檢討教育制度,這說法對委員會不公允。
委會已建議檢視教制有關部分
教育局表示,雖然分析數據並沒有顯示學生自殺成因源於教育制度,委員會仍建議當局檢視教育制度有關部分,包括協助學生及青少年提升處理壓力能力,讓年輕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限制及發展個人潛能,而教育制度整體上亦應重視非學術範疇成就,讓學生在不同範疇的天賦和能力得到認同、讚許和發展。
教育局強調,當局十分關心學生全人發展,一直按需要持續檢視教育制度不同部分,提升教育質素,減輕師生不必要壓力,近年已致力精簡和優化課程內容和考評制度,提倡減少功課量及去除機械式操練,增加多元化升學機會,鼓勵大學取錄在學術以外有卓越表現的學生等,去年10月當局亦向學校發出「家課與測驗指引──不操不忙 有效學習」通告,重申家課質比量更為重要,評估不應過分茩奕璆H紙筆形式進行的測驗和相應操練,或偏重操練式家課。
對於最終報告建議,教育局指當局已落實以下措施:在全港中小學舉行「好心情@學校」計劃,推動學生心理健康;鼓勵學校為中一和中四學生而設的銜接課程內,加入促進學生精神健康元素;製作以「拉闊角度 放開心情」為題的短片及聲帶,向年輕人宣傳正面思維。醫院管理局亦與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合作,推行「醫社教同心協作」先導計劃,由跨專業團隊到校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
教育局會在短期內推出措施,包括為教師提供有系統「守門人」訓練,加強及早識別及介入高危學生工作;進一步發展評估工具和資源,協助學校識別高危學生;亦會加強精神健康服務轉介機制和醫護界與教育界之間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