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家校輕視體育 學生難做運動

2016-11-30
■「青年創研庫」公佈調查結果。 黎忞  攝■「青年創研庫」公佈調查結果。 黎忞 攝

父母憂影響學業 校方挪用體育課辦講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香港學童普遍疏於運動,加上學校輕視體育課堂,難於建立積極運動的良好氛圍。一項調查發現,逾三成受訪中學生認為學校體育課節過少,有學校扣除更衣時間,一星期體育課實際不足1小時;另有學校更佔用體育課時間,安排補課或生涯規劃講座,變相剝削學生的體育課時間。調查團體建議教育局增加中學體育課時到100分鐘至120分鐘,讓學生有充分時間運動,訓練強壯體魄。

為了解中學生對體育教育的意見及學校推行體育課情況,青協「青年創研庫」早前向520名中一至中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82%受訪中學生喜歡上體育課,主要原因是喜歡運動(63%),其次是有助放鬆心情(47%)和有同學陪伴做運動(36%)。

35%學生認同體育課的最大好處是強身健體,26%認為可紓緩壓力,也有13%直認這樣就可不用上其他學科。大會又要求受訪學生評價體育科對幫助自己建立正面人生態度的關係,若10分為滿分,同學的平均評分為6.12分,取態正面。

運動量遠遜世衛建議

不過,研究結果亦發現,整體受訪學生平均運動量不足。他們每星期平均進行約2.2次高強度運動,平均每次為時約30分鐘中強度至高強度運動。不過,比起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星期7天、每天累積達60分鐘中等或以上強度的體能活動,同時在其中3天進行高強度體能活動的水平,仍有一定距離。

調查向其中42名受訪中學生進行聚焦小組討論,了解他們的運動習慣和學校推行體育科的局限。有中學生指學校曾嘗試利用體育課堂舉行生涯規劃講座;另有體育老師在訪問時指,有學校會因其他科目的補課而要求體育科讓路,變相剝削學生上體育課的時間。

青協「青年創研庫」的教育與創新組別成員葉梓聰表示,運動除可強健體魄外,有醫學研究指,做運動可讓人體腦部釋出「安多酚」,可帶來輕鬆及愉快感覺;亦有研究發現,做運動可紓緩緊張情緒和壓力。對面對學業壓力的學子而言,建立運動興趣可謂終身受益。不過,在訪談中發現,不少學校和家長均擔心學生熱衷運動會影響學業。

為增加學生運動的機會,團體建議教育局增加中學體育課時,由現時平均90分鐘,增至100分鐘至120分鐘,同時鼓勵學校善用學校資源,開辦多元和具時間彈性的體育課外活動,讓學生作多元嘗試,發展運動興趣。有見現時部分學校投放在體育的資源有限,團體亦建議政府、學校和坊間體育組織合作,共享運動資源,讓學生可在安全的場地和完善的運動設施下,參與運動及進行訓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