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為什麼要看電影?
看電影不只是為了娛樂,還是一場身體活動,也是對人生一些可能性的觀照。
對此最強烈的感覺,來自在美國獨居的日子。年前到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市某一所大學訪問,居住於市中心,感覺也算舒適、溫暖。開始的時候挺愜意的,可以離開群眾,暫且享受安靜。一兩個月的日子過後,感覺有點不妥,發覺人還是需要掛搭一下的,跟人也好,跟事情也好,這是社會動物的本能,需要滿足,但由於想減少應酬,或建立短暫的感情關係,於是選擇去看電影。
電影是人生的縮影,它的藝術性質經過構思、想像、剪裁、組織;一百分鐘可以訴說一個人物的一生。因而看電影需要選擇,不像玩一場機動遊戲。水平低的電影可以令你感到沮喪,事後認為是浪費時間。不但如此,電影是一場身心的運動,緊張、難過、氣憤、刺激等情緒,就像身體來了一場按摩或推拿,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感到輕鬆舒暢,心靈亦好像圓了夢,或清理了一些遺憾。
我在密爾瓦基市還會開車四十分鐘到市郊的一個大型影院看電影,途中或會遇上大風雪,還是此志不渝;為的不只是一部電影作品,而是準備要全情投入。為此,選擇的電影如果不夠精彩便很洩氣,跟選錯了學校或移居的地方沒甚分別。
看電影是一場儀式,你抱着期待甚至敬虔的心情去看心儀的作品,也期望它受到他人同樣的看待。因而特別喜歡到訪密爾瓦基市中心的「東方」戲院看電影。該電影院保留了一九三零年代Art Deco的設計風格,大舞台上皺褶的紅布幕,塗上了白色和金色的梳化和紅絨布,讓你準備開場時來一場鼓掌......樓上的洗手間有讓女士補妝的化妝台、全身鏡,廊道有讓紳士淑女抽煙喝酒交際的酒吧。這些都跟低劣的電影沾不上邊的。因而電影院只選映上佳或有藝術成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