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路地觀察】日本輻射真的沒有問題?

2016-12-07

湯禎兆

網上有人製圖「日本環境輻射量比較」以說明「香港輻射高過東京」,獲得近三千個分享,為很多喜歡旅日的朋友打了強心針。

我不是核專家,不能完全否定他的講法,但看過BBC(由香港電台購得的《國際新視野》)及半島電台做的福島紀錄片,就知道事情不是這麼簡單。一、不能只看政府提供的數據。二、不能只看環境輻射。

文章提及,他所用的數據都是在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官方數據。為何要用官方數據?日本政府多次被揭造假,又質疑民間的探測器,自己在同一地點裝的,又往往與市民從美國購買的儀器數據不同。為何不用民間自發的Safecast數據,而疑似幫日本政府做代言人?

另外,就是只看環境數據的問題,香港當然有地方會高過日本,但輻射不僅是你站在空氣中所接觸到的,還有喝水,還有吃食物。Safecast就說明過日本政府在檢測食品的輻射安全指數這方面,透明度還不足。雖然大部分國民吃的東西都不會單一地從災區而來,但長時間攝入有可能受污染的食物,對健康有多大影響,還是未知之數。

我的一面之詞是:在中醫館看過有胃癌者是剛從日本回來的留學生,醫師覺得是輻射問題;也讀過有日本醫生遷離東京;也知道東京的築地市場原定十一月移往豐洲市場,但因傳出豐洲市場的水質驗出污染物質,故延後了搬遷計劃。但我說的東西,說對說錯,都是一面之詞,不似該文以科普之名,令人感受到專業的光環,令人放下戒心及批判。

日本輻射有幾大影響,還是很難說盡,有一點與疫苗探索很相似的地方,就是壞的影響未必確立,但有大量例子,不過不全是立刻發生。在這些事,或許應是任何事上,只信數據的傾向是非常危險的,測量器的高低,測土壤還是混凝土,都有分別,就如只看一堆疫苗接種者的自閉率有多高,而不同時看其他副作用如敏感或癱瘓,我甚至看過只用醫療保險數據做的「疫苗科學報告」-只看儀器而忽略一個個活生生的個案,是極不科學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