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我退休後到了意大利一所私人美術學院進修,並當寄宿生。同學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齡,有較我年長,有中年,大部分都是青年人。這留學生活讓我有意外體驗,更明白到我的兒女在外地讀書時的困難和心情,故此我視年輕同學如子侄般體諒和愛護。
和這群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相處,很快便從他們的個性和行徑中猜想到他們的家庭教育和背景。有些是禮貌周周很守規矩,願意遷就別人,明顯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很嚴謹;有些是開朗活潑事事不計較,應該是來自幸福家庭。
最近課室發生了件小風波,香港女同學突然接獲電話,緊張地站在一角回話。來自智利常投訴別人嘈吵的男同學提議她到外頭去應電話,女同學以外邊太冷拒絕,雙方產生輕微口角。收線後女同學大力踏地發出大聲響以示不滿,大家都看在眼裡。
想不到事後智利男生問我:「若果她(那位香港女同學)是妳女兒,妳會怎樣教她?」這真是個好問題!我想了一會應道:「我會教她到旁邊空置的課室講電話,不會冷也不打擾別人。但相信她的電話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分外緊張......事後踏地是不成熟的行為。」港女是驕生慣養的了,這番話同時想智利男生學懂體諒別人。
我們約十個寄宿生共用宿舍一個厨房,有一俄羅斯漂亮女生,終日和外地小情人視像電話,似乎目中沒有其他人和事,弄得一盤髒碗碟幾天不洗,宿友怨聲載道,我為了息事寧人代為清洗。不久櫃上又積滿她的骯髒食具一周不理會。宿友氣極,繪圖、箭嘴、大字寫着「食具就像情人,別人不能代為處理!」誰知無論她在廚房做什麼都對那些大字抗議視而不見,且用過焗爐後不關掣便離開。拿她沒辦法,一個英國女生替她把令人生畏的髒食具洗淨。
這位英國女生是個看來家教極佳的孩子,她經常發起大家一起清理和洗擦厨房。那天她對着俄女的髒物紅着眼說:「把廚房弄成這樣子,如何吃得衛生?這令我思鄉病更嚴重,嗚嗚!」我有點哭笑不得,摟着她安慰!
在父母送子女到外地學習前,請先想想:你們的家教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