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孫中山緣何偏愛南京?

2016-12-17

■ 馬承鈞

孫中山先生是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他一生為革命浪跡天涯、宵衣旰食,終於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去世後歸葬南京,其中有何玄機?究其原委,因為他偏愛南京,對石頭城情有獨鍾。

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之稱的南京擁有6,000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和500年建都史,名列中國四大古都,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長期是中國南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憑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遺存,享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之譽,熟讀史書的孫中山當然深諳於此。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爆發後,45歲的孫中山由日本返國,從上海到南京與各省光復代表開會,以壓倒性多數當選臨時大總統。翌年元旦,孫中山再次由滬赴寧,在原兩江總督衙門(即後來的總統府)正式宣佈成立中華民國,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此後在寧連續操勞三月有餘。

這年3月中旬一天,孫中山忙中偷閒,與總統府大管家胡漢民等人騎馬去東郊狩獵。中山先生一路興致盎然快馬加鞭,到明孝陵後又轉至紫金山,在小茅山南坡半山寺前,他射中一隻野鴨,隨後下馬歇息。他們在小茅山眺望四周,被春日的美景吸引了。孫中山指荌_伏的山巒和環山流淌的秦淮河感歎:「此地地勢比明孝陵還好,有山有水,氣象宏偉。不知當初明太祖何以不葬此地呢!」胡漢民附和道:「此地確實勝過明孝陵啊,若論風水,前有照、後有靠,左右青山環抱,更有秦淮河環繞,實乃一方大好陵園耶!」孫先生接口道「他日我若去世,願向國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胡漢民連忙打住:「哎!先生如日中天,怎麼想到這上面?」孫中山當即緘口不言。

其實孫先生此言也非空穴來風。他從小熟讀史書強聞博記,對「六朝古都」金陵早已耳熟能詳矣。他不啻鍾愛南京山水,更看重南京的戰略地位與人文淵源,期待南京未來的發展。他在著名的《建國方略》中就寫道:「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於美善之地區,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世界各大都市難覓如此佳境也......南京曾為多種工業之原產地,其中絲綢特著,即在今日,最上等之綾及天鵝絨尚在此製出。長江流域東區富源得有開發之時,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他還為南京提出三項「新建設計劃」:第一,整治南京長江水道,削去下關地區,拓寬南京長江江面;第二,建造新南京碼頭與商業區,在米子洲與南京外郭之間,新建一碼頭與泊船塢,「以容航洋巨舶」,米子洲為商業總匯之區。第三,建設南京長江對岸浦口為全國交通中心樞紐,使山西、河南煤礦最富之地得以運輸便利,也使將來上海、北京間直通之車立可見矣。孫中山的設想在當時條件下絕難實現,卻鼓舞了無數仁人志士,今天也早已成為現實。

1925年3月12日,長年超負荷工作的孫中山因肝癌在北京去世,彌留之際,他仍不忘南京和紫金山。一天,國民黨要員汪精衛、張靜江、何香凝等到孫中山寓所探望,悄聲與宋慶齡、孫科等家人提起孫先生後事,宋慶齡早已泣不成聲。信奉風水的汪精衛振振有辭道,孫總理乃明崇禎皇帝後身,一旦山陵崩,宜葬景山為妙。景山是北京城中軸線上、故宮北側的皇家園林,崇禎帝於清兵入京時上吊於此。不料汪精衛此言竟被昏睡中的孫先生聽到,他在病榻上側身道:「否!否!我欲葬紫金山!」在場人頓時面面相覷一片愕然,不知這紫金山所指何處?只好上前安慰先生,連聲應允。中山先生逝世後,國民黨上層聚會討論其歸葬問題。汪精衛將先生臨終遺言告訴大家,眾人均茫然不知紫金山,有人說在廣西、有人說在廣東,七嘴八舌莫衷一是。在場的追隨孫先生多年的國民黨元老、南京國立東南大學教授陳去病起身道:「孫總理欲葬的紫金山,即南京明孝陵所在的鍾山是也!」他向大家講述了紫金山的歷史地貌和中山先生就任大總統時對南京山水之熱愛。眾人頓時恍然。汪精衛道「對、對、對!你快寫篇文章考證考證吧!」陳去病很快寫就一篇《紫金山考》,在各大報紙刊發。文中引用孫中山遺言「吾死之後,可葬南京紫金山,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不可忘辛亥革命也」云云,孫先生歸葬紫金山一事終於敲定。

1925年4月4日,張人傑、汪精衛、林森、于右任、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陳去病等十二人組成「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委員會」,決定將孫中山遺體暫厝北京西山碧雲寺,待南京陵園建成後正式南遷歸葬。「葬事籌委會」隨即開始籌劃在南京興建中山陵事宜。不久,宋慶齡偕孫科、陳去病等專程赴南京紫金山踏堪地形。眾人見紫霞洞左側有一山峰氣象奇偉,坐北向南,視野開闊,齊讚「此佳景也!」陳去病說:「此謂小茅山也!」大伙取得共識,決定將中山陵建於紫金山之小茅山南坡。「葬事籌備委員會」便在全國徵求陵墓方案,32歲的海歸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鐘式圖案脫穎而出,獲最佳方案。籌備處遂聘請呂彥直為陵墓總設計師,又選定上海姚新記營造廠承建中山陵。工程於1926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一周年之日奠基。鑒於孫中山的崇高威望,中山陵的建造一帆風順。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更是突飛猛進,1929年初主體工程竣工。

筆者曾三次獨自或陪同親友到訪中山陵,其廣場、石階、花圃、林帶、甬道、碑亭、門廳、墓道、陵寢、祭堂、平台、圍牆都令我流連忘返,每次去都會留下新的觀感與浩歎!那散落四周的音樂台、光華亭、流徽榭、博愛坊、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築,色調和諧統一又各具風采,猶如眾星捧月守護茈螫睇謘A凸顯了中山陵的深厚內涵,因其極高的歷史人文和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第一陵」,實至名歸矣!余觀乎屹立於158米山坡上的中山陵,恢弘壯觀巍然大氣,其莊重、典雅、簡樸和中西合璧的風格完美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精神和墓主的崇高風範,從空中俯瞰猶如一座平臥在綠色大地上的「自由鐘」。其設計之高雅、氣勢之雄偉、建造之精良獲得中外人士有口皆碑,堪稱世界建築史上典範傑作。80多年來,中山陵已成為全球炎黃子孫的朝拜聖地、國際友人的遊覽勝蹟。1961年,這座總面積8萬平方米、偉大的民族英雄陵寢及其附屬建築群,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人們或許會問: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宋慶齡是中國現代女性傑出代表,身為「國母」的宋慶齡緣何未隨夫合葬中山陵?這一點,2012年11月11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研究中心主任、宋慶齡故居負責人何大章揭開謎底,何解釋:宋慶齡曾表示,紫金山屬於真正的偉大人物。弦外之意她是一個普通人,雖為孫中山夫人,也不願以這一身份去分享偉人的光輝。孫夫人人格之偉大也由此可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