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明
無錫餛飩、小籠包最有名氣的是「王興記」,可是近年來吃客反映,「王興記」的餛飩、小籠包不好吃還貴。而我常去「添福記」吃菜肉餛飩,還有曹張新村的手推餛飩,無錫人口碑蠻讚,據說還有東亭的「阿桂餛飩」,在無錫東邊成了「名牌」。我以為,「添福記」、「曹張手推餛飩」、「阿桂餛飩」等都以價廉物美向名牌挑戰。
無錫是中國最早的麵粉廠誕生地,「拱北樓」的澆頭麵呱呱叫。這「拱北樓」原開在崇安寺山門口,是上下兩層的白色小樓。進店堂坐位子,一桌一桌輪蚑磑w,吃客坐得滿滿的。澆頭另有一小盆,不放在麵上,脆鱔、排骨、大腸、腰花、麵筋、荷包蛋、素雞、蝦仁等都做澆頭,非常好吃。
我小時候生活在北門外蓮蓉橋、江陰巷一帶,那裡的「狀元樓」、「三大元」早市、半夜裡也是供應麵的。這兩家的麵是細闊麵,麵湯是用黃鱔骨頭、雞鴨骨頭、豬腿骨頭熬的,喝口香噴噴的鮮湯就食慾大增。麵是店裡自製的,扁扁的、淡黃色、半透明的麵條,咬嚼特別有勁頭。而現在「三大元」不見了,「狀元樓」搬到北塘三里橋外面對荈幫蟦[,再賣不賣麵,我不知道。「拱北樓」搬進城中公園,排場很大,麵卻沒有以前好吃了,「名氣」打了折扣。現在無錫後來居上的麵店倒是蘇州衝進來的「東吳麵館」,做得紅火,我愛吃「燜肉」、「腰花」、「燻魚」澆頭。一塊燜肉八元錢,爛而不膩,入口就化,有股酒香,好吃且不貴。作為一名老無錫人,吃麵卻不找「拱北樓」,這不是好事情。
名牌,是可以挑戰的。不僅本地的無名小店在「出招」,外市、外省,甚至外國都在衝進來。無錫稱為「小上海」,上海的許多名菜館,都是「錫幫」菜。無錫經濟發展很快,怎麼幾塊吃食店的「金字招牌」就保不了光鮮?顧客只知物美價廉,只知吃得實惠,也沒有「鐵帽子名牌」,食店不進則退。名牌,也是可以創造的。希望無錫的「添福記」、「曹張手推餛飩」、「阿桂餛飩」等用質量、價格創造新的「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