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綠色校園】中大QR碼揪出大撠

2017-01-18
■中文大學去年率先開展「廢料收費和廢料審計」試行計劃。左起:范佐政、林耀華。 梁祖彝 攝■中文大學去年率先開展「廢料收費和廢料審計」試行計劃。左起:范佐政、林耀華。 梁祖彝 攝

追查垃圾源頭 助定減廢政策

因應政府有意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按量收費,致力推動環保的香港中文大學去年率先開展「廢料收費和廢料審計」試行計劃,更引入先進的無線射頻辨識技術,追蹤垃圾源頭及位置。負責領導計劃的中大物業管理處處長林耀華表示,試行期間蒐集得來的數據有助統計,以及分析大學書院及部門的行為,期望為他們度身訂做一套減廢的建議方案。長遠而言,亦可助大學研究如何令校園達致源頭減廢。■記者 鄭伊莎

林耀華接受本報專訪時指,由於政府擬推行廢物徵費計劃,中大學院及部門眾多,一旦推行起來將是一大挑戰,「通過『廢料收費和廢料審計』試行計劃,我們可以讓大學成員熟悉整個系統,亦可探討如何做得更好,例如按垃圾袋數量還是按重量收費較適合中大?」

中大遂於去年1月開展小規模的「廢料收費和廢料審計」試行計劃,大學的書院、教學及行政部門各自有兩個單位參與,例如逸夫書院及生命科學學院等。

定期蒐垃圾 知用家習慣

為了追蹤垃圾的記錄,中大採用不少嶄新技術。林耀華介紹,各參與的單位均採用統一大小的垃圾袋和垃圾箱,要於垃圾袋貼上QR碼,垃圾箱則附有電腦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令大學可利用雲端平台,通過標籤追蹤廢物量及收集的位置。

大學每星期或每兩星期進行垃圾審計,包括秤重、摷垃圾以分析及記錄袋內廢物類別,藉此估算各單位產生的廢物種類、有多少為可回收的廢物,從而了解用家習慣。

試行計劃推行數個月,林耀華指參與部門都積極參與,成效不俗,他們又發現QR碼貼紙需轉換另一種更防水的物料,避免下雨時被沾濕。由於中大獲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約80萬元,去年年中得以擴大計劃,推行至21個教學和行政部門、書院及教職員宿舍,「這次涉及的範圍很大,有些教學單位是整幢,亦有分層、分單位,所以我們揀選部門也要花心思,要有不同的位置,方便政策落實時,具備實戰經驗。」

分三階段試行 諗計助減廢

他表示,新計劃下將分為3個階段,首階段為去年7月中至10月中,參與的部門不需改變其掉垃圾的習慣,團隊會進行調查,以了解不同部門掉垃圾的行為;第二階段則為去年10月中至12月初,待調查取得數據後,將向部門提出相關建議,「例如垃圾袋應該塞滿垃圾再掉,避免僅半袋就掉」;第三階段為12月初至今年4月中,「這階段算是『戲肉』,我們會進行減廢宣傳,亦會與用家溝通,探討在哪些方面可達致源頭減廢、進行垃圾分類等,減少棄置不可回收的廢物。」

那麼有沒有信心在第二階段開始的半年內,做好校內的減廢工作呢?物管處可持續發展經理范佐政坦言,要在短短半年內做好減廢是困難的,「(QR碼)貼紙是不是夠防水,以至貼得好不好,如此細微的地方都會影響垃圾的記錄,影響整個計劃」,團隊要待首階段的基線調查有結果後,再視乎情況跟進。

他期望,從計劃得到實質的數據,可針對各部門的需要及情況,為他們提出合適的建議,協助大學制訂更有效的減廢政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