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字裡行間】三訪楊奇

2017-01-24
■楊奇今年九十五歲,思路仍清晰,吐字仍準。作者提供■楊奇今年九十五歲,思路仍清晰,吐字仍準。作者提供

黃仲鳴

一月四日早上,廣州東站酒店,撥了個電話給楊奇。接聽的是個中年漢子,說楊老開會去了,一會就回來,但他要睡午覺,下午四點打來吧。準四點,電去,聽到楊老的聲音了,但他有點聾,找那個漢子代聽,我說登門探訪,現時起程,但不知路,那漢說坐地鐵到區莊站,E出口,找到黃花崗劇院,再打電話給他。

這是我第三次訪楊奇。第一次,坐專車無須找路。第二次,坐的士,也很快就到了。這一次,坐地鐵,就費勁得多,出了站口,問路黃花崗劇院,被人錯點,走了不少冤枉路,惟臉皮厚,不斷「不恥下問」,終於見到劇院了。電那漢,獲接引登樓,楊老早已開門站迎。

楊奇者,何許人也?如略識戰後粵港新聞史者,當知其名。楊老,中山人,一九二二年出生,今年九十五歲,但思路清晰,吐字仍準。抗戰時期,活躍於報界,曾到東江游擊區辦報,先後任《東江民報》主編,東江縱隊機關報《前進報》社長。抗戰後,在港創辦《正報》,任社長;一九四七年起任《華商報》經理、代總編輯。中共建政後,任穗《南方日報》副社長,一九五七年參與創辦《羊城晚報》,長期任總編輯。一九七八年重返香港,任職新華社。一九八八年任《大公報》社長,一九九二年離休。這張蟧悚獐i歷表,老一輩的嶺南人,誰不知楊奇!

第一次摸上廣州,是為楊老做個口述歷史訪問;第二次率幾個學生登門,是為口述歷史做個補充;今番是整部口述歷史大功告成,適逢在穗,遂找他一聚而已。

在廣州,有三位耆英為我所識,一位是華師大教授李育中,二為居於楊奇樓下的曾敏之,這兩人分別活逾百歲、近百歲而歿;第三人便是楊奇。楊老那身體,比二人更「坎坷」,一是其體內裝有心臟起搏器,歷經五換;二是曾與癌症搏鬥,都在楊奇那堅毅不屈的精神下站起來;於今從他那硬朗的外表來看,又怎可看出他的病史!

病史看不出,一代粵港報人的歷史卻斑斑在目。楊老送我一部《當代嶺南文化名家.楊奇》(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其中有節述及編輯《前進報》的事跡,堪稱傳奇:

「由於日軍不斷進犯東江游擊隊區,蔣介石也派第187師圍剿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在敵我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抗日游擊隊經常轉移。有一次,日軍、偽軍、國民黨頑固派在寶(安)、太(平)線三面夾擊,企圖把抗日游擊隊壓至海邊消滅。戰鬥最激烈的那一天,《前進報》人員只好暫時乘艇出海,在小艇上寫稿、編版,晚上才返回附近村莊賸寫蠟紙和油印。」編報編到如此艱辛,出生入死,相信我們這一代報人發夢也發不到。

在楊老家談得甚歡愉,品茗他的靚茶,暮色自陽台灑了進來,因尚約廣州友人大快朵頤,遂挾茈L的贈書離別,相約在港再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