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物 > 正文

Liza Lou彩珠畫布向勞動階層致意

2017-02-10
■Liza認為作品的創作過程及理念更重要。朱慧恩  攝■Liza認為作品的創作過程及理念更重要。朱慧恩 攝

站在畫廊中央遠看這6幅作品,或許你會覺得它們是色彩繽紛的畫作,然而,走近一看,才發現那竟是用一粒粒玻璃彩珠編織而成的彩珠畫布。喜愛使用手工玻璃彩珠作為創作媒介的美國藝術家麗莎.露(Liza Lou)攜同六幅全新之作首度來港舉行個展,也許你會驚歎於眼前作品所採用的玻璃彩珠數量以及其工序之繁複,然而,對Liza來說,作品的創作過程及理念更為重要,一如以往,她的作品也是展示對勞工、女性的敬意, 同時,她亦希望觀眾欣賞作品時,能夠放慢腳步,感受眼前數幅出自南非的女性工匠之手的彩珠畫布背後所蘊含的意義。

此系列作品名為《ingxube》,在立木畫廊首度與香港觀眾見面,展覽由即日起至3月11日。「ingxube」一字在祖魯文化中有「隨意」或者「混合」的意思,這正解釋了作品的創作過程。在製作彩珠畫布的過程中,Liza首先挑選不同顏色的彩珠並組成各個色譜,再由南非的女性手藝工匠隨機挑選出玻璃彩珠,再織出指定尺寸的色條,最後再固定在畫布上。「作品的背後有多個層次,這不僅僅是眼前的一個製成品,而是在過程中,女性工匠們所付出的心血、勞力。」Liza說道。

穿梭美國與南非

Liza在美國及南非均有工作室,在過去的12年中,她一直遊走於美國加州及南非,她聘請了南非當地的婦女,與她們一同以玻璃彩珠進行創作。長時間逗留在南非,有想家嗎?「不會啊,南非就是我其中的一個家。」Liza露出親切而堅定的微笑說道。自2005年起,Liza到了位於南非的德班(Durban),在南非工匠的幫助下,她創作了不少作品,包括雕塑及畫作。當憶起在南非生活的情景時,Liza亦自然提到了和她一起工作的婦女。Liza說:「現在我的工作室有27名婦女和我一起工作,現在最年輕的那名女工匠已有30歲了,當初她來到我的工作室工作時,只有19歲而已。」

當年來到南非,眼見當地一些婦女生活困難,而同時Liza亦得知她們幾代人都在做玻璃彩珠的手工藝,於是,她便想到何不聘請當地的婦女與她一起工作,讓她們也有機會改變自身的生活水平。「若你身處在南非,便會見到她們的生活是如此的艱難,她們經歷了太多,那些和我一起工作的女性,她們歷盡艱辛,衝破了層層的難關。」Liza說。每當提及到當地婦女的生活情況,Liza臉上總是浮現出一絲嚴肅與凝重的神情。

懂得「慢下來」很重要

要完成這些作品殊不簡單,「在創作的過程中,常常要高度集中。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製作這些彩珠作品的過程中,必須靜靜地站在那裡,編織着珠子。」然而,Liza強調:「在我的工作室裡,我所強調的並非要求工匠們快手快腳地工作,我所看重的,是慢慢地做,把工作做好。」對Liza來說,享受創作的過程是十分重要的,她並不希望在過程中工匠會感到沉悶,或有任何厭惡的感覺。問及期望觀眾在欣賞作品時能獲得怎樣的信息呢?「其實我沒有期望些什麼,我只希望觀眾能夠放慢腳步,靜心欣賞眼前的作品。」Liza解釋道。

Liza其中一個最為人熟悉的作品,想必是現由美國紐約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永久收藏的《Kitchen》。《Kitchen》是Liza自1991年起至1996年,耗時五年創作而成。Liza利用彩珠編織出約15平方米的廚房,廚房裡的每一年物件,無論是一包薯片、一瓶汽水,以至一隻碟,均用彩珠編織而成,令人歎為觀止,而其背後的理念,既是提出對勞工尊嚴的訴求,同時也聯繫到有關性別的議題。相比起《Kitchen》,是次展出的《ingxube》系列風格似乎大不同,然而,作品的內容雖然看似沒有以前般明顯,Liza則表示這是用另一種更婉轉的方式帶出既有的信息。

眼前的彩珠畫布,在燈光的照射下,五彩的珠子散發着點點光芒,然而,這閃爍的光芒,想必亦折射出女性工匠的耐性與智慧。■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