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政區劃壁壘 水土保護與農民增收雙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顧大鵬 石家莊報道)記者從河北省水利廳獲悉,根據京冀兩地「2014年共建密雲水源合作意向」,到目前為止,兩地共投資逾2億元(人民幣,下同),已經完成了50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務,到2018年治理面積將達到600平方公里。項目區水土流失治理度將達到85%,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9.66萬噸。不過,目前其治理面積還不足應治理任務的一成。
河北省水利廳水土保持總站副主任賈立海介紹,2003年,北京率先提出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截至目前,北京已建成343條生態清潔小流域,有效保護了水源。北京密雲水庫上游1萬多平方公里的水源地,七成在河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實現上下游溯源治污、源頭護水帶來重大機遇。
「三跑」田變「三保」田
根據雙方協議,北京提供支持資金約2億元,首批1.155億元已撥付到位,河北省提供配套資金為5,250萬元。水源地治理帶動農民增收,灤平縣的潮河、灤河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兩河流域的耕地,多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每逢夏季洪澇,洪水連肥帶土一起都沖入河道,農業收成不能保障,同時也污染了北京的水源。
北京市水務局、北京林業大學,協同河北省水利廳,共同編制了《灤平縣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規劃》,從根本上解決水源地水土保持、農民生產和生活問題。
按照京冀治理計劃,每畝地按700元價格流轉給現代農業產業園,經過治理的「三跑」田,變成了現在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產業園種植蘋果樹,套種中藥材,還發展現代觀光旅遊業,灤平縣付家店滿族鄉代營子村農民康富春,4畝地創收2萬元,年增收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