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霞 全國政協委員
昨天早上,李克強總理在人民大會堂作政府工作報告,亮點紛呈,博得陣陣掌聲。我深刻感受到國家走在一條繁榮富強的康莊大道上。與此同時,總理報告在港澳台板塊也着墨不少,令人深感興奮。特別是在國家戰略層面,提出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個人認為,這將為香港的發展帶來新的、更大的機遇。
首先,總理在報告中明確指出,繼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全力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國家領導人在不同場合不斷重申這一對港政策的堅定立場,港人應對此充滿信心。
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謀新出路
第二,本次報告中直接寫明「港獨」是沒有出路的。這在這麼多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實屬前所未有。正如後文對台灣問題的義正詞嚴,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是每一位中國公民的職責。香港出現「港獨」現象是非常可悲的,這些人要麼是深受蠱惑,要麼是異想天開,妄想分裂出來能得到任何好處。相反,從來沒有哪個地方的人因為國土的分裂而獲益。「港獨」是沒有市場的,我們也希望這些「港獨」分子早日棄暗投明,不要做無謂的掙扎,還香港社會一片安寧。
第三,報告中專門提到了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這表明,中央期望香港是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前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正是為香港謀求新「出路」。
環顧世界,無論是紐約灣區、東京灣區,還是洛杉磯灣區、倫敦灣區等在世界幾個著名的灣區經濟體中,都形成了較好的產業佈局和分工合作,人均GDP、單位能耗等方面都取得了驕人成績。粵港澳灣區是中國目前最有希望建設世界一流大灣區經濟的區域,但在頂層設計規劃方面,一直不太理想。粵港澳城市群並沒有形成較好的產業佈局、分工合作。對內,合作並沒有充分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對外,集團優勢、規模效應沒有實現「紅利」收入。如相對於內地而言,香港土地資源、人才結構、原材料等方面成本較高,但在金融、法律、會計、建築測量、規劃設計等服務業具有極強的優勢,但目前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優勢尚未得到充分展現。
抱團取暖緊密合作
香港不能脫離祖國去孤軍奮戰,更應該抱團取暖,與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緊密合作,打造灣區經濟。在這個過程中,粵港澳經貿往來,人員流通,更能減少港人對國家發展認識上的誤區。
此次,從中央層面提出加強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我們有理由相信,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將成為香港實現長期繁榮穩定又一黃金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