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制定

2017-03-06
■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出席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式。  新華社■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出席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式。 新華社

李克強:發揮香港優勢 提升在國家發展中地位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 兩會報道)李克強總理昨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概念首次列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和熱議。李克強在報告中強調,「我們對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始終充滿信心。」

記者注意到,儘管總理報告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表述屬首次,但該概念近幾年已不止一次出現在中央和粵港澳的一些重要文件和討論中。早在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就聯合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列入其中。2016年3月份,國務院在發佈深化泛珠三角發展的指導意見時,再次明確提出: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圈格局。同年9月,國家發改委對外發佈《關於貫徹落實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確認前幾個文件表述,強調要「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支持廣東省會同港澳共同編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港府已有多個規劃方向配合

近幾年,香港特區政府對制定「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給予積極回應。香港規劃署署長凌嘉勤早前表示,香港處在粵港澳大灣區「出海的前緣位置」,與內地城市往來頻繁。香港在區域上的作用,就是保存和鞏固香港的核心優勢,包括基礎產業、創新聯繫能力、人才聚集、基建配套和技術優勢;營造和加強三個空間發展方向,包括發展三個商業中心區,新發展區結合大型的交通基建,發展新的經濟活力節點,以及堅守宜居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凌嘉勤稱,為了配合以上的發展和用地需求,香港有以下幾個非常重大的規劃方向:推動九龍東轉型成為香港的另外一個核心商業區,研究在香港大嶼山東部通過填海發展香港第三個商業中心區的可行性;推動新界地區多個新發展區提供新的樓宇面積;利用大型的交通樞紐,在西九龍高鐵站以及港珠澳大橋口岸推動商業辦公室及會展的發展。

馬化騰提議案倡五方面推動

事實上,不少重量級人士近日亦曾提及「粵港澳大灣區」。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此次兩會期間提出了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議案,並提出五點具體建議:建立粵港澳科技灣區常態化合作機制,共同制定粵港澳三地科技創新政策;發揮香港「超級聯絡人」角色,為科技產業創新牽線搭橋;堅持不懈引進高端人才,建設全球創新人才「棲息地」;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產業,為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持;發揮強企引領作用,促進香港經濟轉型升級、保持國際競爭力。

可望打造成更全面科技灣區

對為什麼會有中國式「大灣區」概念的提出,有分析指,互聯網的發展普及,打破了灣區的傳統地理界限,促進了創新要素資源的更快流動、更高效對接。具體到國內,無論在地理形態上,還是從創新生態上考慮,最有可能成為一流的科技灣區的地方,就是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金融和科技服務業領先,深圳的科技和創新生態完善,珠三角城市大多是以現代製造業為主,再加上通達全國、全球的海陸空交通貨運,完全可以形成從研發、募資、製造、產業化到貿易運輸的創新鏈和產業鏈,打造出一個層次更立體、覆蓋鏈條更全面的科技灣區形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