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秦國勢力日益強大,各諸侯國公子貴族為了對抗外敵及壯大本國實力,竭力招攬不同人才,以致諸子百家學說興起,養士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分別有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後人將他們合稱為「戰國四公子」。
在四公子中,孟嘗君田文的年紀最長,可謂戰國大規模養士的第一人。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孟嘗君禮賢下士,以「食客三千」聞名,秦昭王知其賢能,還曾讓弟弟涇陽君到齊國當人質,以求見孟嘗君。孟嘗君本已應允前往,但被蘇代勸阻(據《戰國策.齊策》記載,蘇代當作蘇秦),一時未有成行。
然而,齊湣王不欲得罪秦王,結果次年就把涇陽君送返秦國,隨後亦如秦王之願,派孟嘗君入秦。《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其事曰:
齊湣王二十五年①,復卒②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③昭王幸姬④求解⑤。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⑥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徧⑦問客,莫能對。最下坐⑧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⑨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
孟嘗君「好客喜士」,而且不論貴賤,一律平等相待,享譽盛名。惟後世對他的評價,高下不一。其中,尤以他門客中竟有「雞鳴」、「狗盜」之徒,最受爭議。篇幅所限,上文且先導讀「狗盜」所為,至於「雞鳴」之事,下篇再續。
譯文
齊湣王二十五年,終於又派孟嘗君出使秦國,秦昭王馬上任命孟嘗君為秦國宰相。有人勸秦昭王道:「孟嘗君賢能,而且是齊國的王族,如今讓他當秦國宰相,他必先考慮齊國利益,然後才替秦國打算,秦國將有危險了。」於是秦昭王便打消了念頭,還把孟嘗君囚禁,打算殺死他。孟嘗君於是派人向昭王寵姬請求解救。那位寵姬說:「我希望能得到孟嘗君的白狐皮衣。」那時孟嘗君本有一件白狐皮衣,價值千金,天下無雙,但到秦國後就獻給了昭王,再沒有另外一件皮衣了。孟嘗君為此事煩慮,問遍了他的門客,卻沒有人能提出對策。排在最末座的門客中,有一位善於模仿成狗來盜竊的人,他說:「我能拿到那件白狐皮衣。」於是他在夜裡偽裝成狗,潛入秦宮的倉庫中,取回孟嘗君獻給秦王的那件白狐皮衣,改送給秦王的寵姬。寵姬於是向秦昭王說情,昭王便釋放了孟嘗君。
註釋
① 齊湣王二十五年:齊湣王,齊宣王之子,田氏,名地,一名遂,戰國時期田齊第六任國君。據《史記.六國年表》,齊湣王在位四十年(公元前323-前284年);孟嘗君入秦一事,發生於齊湣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299年。惟事實上齊湣王僅在位十七年(前300-前284年),《史記》所載有誤。據《資治通鑒.周紀》所載,孟嘗君入秦一事,當發生於周赧王十七年,即公元前298年。
② 卒:副詞,終於。
③ 抵:到,達。一解作「觸」,謂冒昧前往求救。《史記索隱》曰:「抵,謂觸冒而求之也。」
④ 幸姬:指帝王寵幸的姬妾。
⑤ 解:解救,釋放。
⑥ 直:通「值」。
⑦ 徧:同「遍」。
⑧ 坐:同「座」。
⑨ 宮臧:宮中的倉庫。臧,通「藏」,儲藏庫。
■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