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9號牌增不尋常 內地股民頻中招

2017-03-20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有投行高層對本報表示,認同內地股民近期有聲音指摘本港的「妖股」橫行,才令監管機構收緊限制。原因本地有人將一些創業板股份包裝為「基金」及「可換股債券」,吸引內地的投資移民來投資,更直指「9號牌」(從事資產管理的牌照)猛增,其實內裡大有文章。

該人士指出,其實本港散戶已甚少炒作創業板股份,(配售)一來拿不到貨,二來股價波動太大,最多只會「刀仔鋸大樹」。內地股民則不同,據他了解,早前透過投資移民計劃,要在本港投資過千萬元,才能獲得港人身份證,有關資金需在港「鎖死」7年。有心人便利用此機會,包裝一些由創業板股份組成的基金組合,讓內地投資移民來投資。

移民投資「財息兩空」

除股份外,部分公司也可以發行「可換股債券」,以高息吸引投資移民客戶,結果很大機會是「財息兩空」。他又稱,近年證監會批出多個資產管理牌照(9號牌),局外人以為香港的經濟真的很好。其實大家心知肚明,一年裡面有900億元、1,000億元成交的日子十隻手指可以數晒,港股市場並非很好景,大市成交不算高之餘,大量9號牌近日獲批,絕對不尋常。他建議記者去調查一下,有哪些獲得9號牌的公司,與投資移民顧問公司有聯繫。

據證監會資料,今年1月再有22間機構成功申請俗稱「9號牌」的資產管理牌照,比去年12月的18間機構更多。整個2016年,就有165家機構獲證監會發出「9號牌」,為2006年以來最多;至去年底,9號牌共1,300個。

「殼股」表現難如人意

該人士又指出,特別是本港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下,更多內地股民對港股有憧憬,首先是港股估值本身就比A股低,其次是在互聯互通的概念下,部分股份也容易「被炒起」。

近年不少上市的創業板新股,動輒爆升幾倍,即使後來股價大幅回落,也會令內地股民憧憬有關股份有朝一日會「返家鄉」,反而更容易說服他們入股。再加上由於投資移民的資金要在港鎖7年,他們會期望所買的「殼股」,他朝賣殼成功,會有翻倍的利潤。事實上,從內地投資者的投訴聲音可猜測出,他們的「如意算盤」未必能打得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