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似心
眾所周知宗教和政治是敏感的話題,最易傷害友誼。想不到學繪畫的學生都有一個忌諱,就是不爭拗那是什麼顏色,聽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最確實不過的。
我和一些朋友常遇到一個問題,當我們認為物件是綠色時,其他人卻堅持那是藍色,有時是紅和橙的分別,想不到顏色竟然是個爭論點。在油畫班裡大家用同一牌子的顏料,對着同一靜物作畫,結果全班十多人所塗出的色彩都不一樣,有深有淺有混入不同顏色的,可見每雙眼睛看色彩都有差別。所以我們都有一個共識不為顏色爭論,以免沒完沒了,因為人人都只會相信自己所見的。
相信每人對色彩的感應都不同,故此都有自己尤其鍾愛的顏色和色調,可見自己所見的不一定是別人所看到的,明白此點便知道凡事不必強求別人認同。
當然,受過一定的訓練後,眼睛對色彩的敏銳度和分析能力可以大大加強。畫班的學生常說的一句話:「啊﹗老師怎麼你看到這顏色,而我之前一直看不到!」繪畫老師常強調所有物件呈現的顏色都會受它周遭物件的色彩影響,例如蘋果會受旁邊西瓜的顏色反映而呈現出淡淡的綠色,而西瓜也反映出蘋果的紅。真箇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像在社會裡我們又怎能獨善其身?縱使不相識的人都會互相影響着。
有時我們以為自己看得明明白白,事實上可能是另一回事。從色環的分析中了解到所有顏色都是由紅、黃、藍三原色所混合而成。即如需要某種清翠的綠色,我會用黑色加上一定比例的鮮黃色,因為黑色含有藍和紅色。
在生活中有許多事情的演變是錯綜複雜的,並非表面所見,從學習色彩的同時,我也學習尋本溯源,客觀地看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