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書中黃金屋】為什麼尚賢制更適合中國?

2017-03-27

最近看電視,看到一個時事議論節目討論「中國學」並介紹一本書,就是這本《賢能政治》。作者貝淡寧作為一個連續在北京生活12年並在清華教書、研究中國政治的學者,對中國政治制度30多年改革的摸索有深刻的理解。我立刻網購了這本外國學者的攻玉之作,並進行了細讀。

作者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將選舉民主制「去神聖化」,指出了一人一票並非選舉政治領袖的單一標準,在東方中國還有一個通過實踐不斷改進中的尚賢制。而尚賢制的合理實行,帶來了中國30年的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發展,這一有力的證明,證明了有一個有效的中國模式,並引起了西方學者們的關注。

新加坡是最早踐行尚賢制的國家,在李光耀的督促下,新加坡實行選拔加選舉的辦法選出治國精英人才,中國亦步亦趨,通過學習和自己的摸索,也發展出任命政治領袖的制度。除了新加坡的成功,作者也比較了印度的選舉文化和中國的現實,指出中國模式有可能成為西方制度之外的有力競爭,被發展中國家借鑑。選舉民主制近來的連環施政失誤引起的經濟危機,和在歐美以外推行選舉民主制度的失敗,都越來越突出了這制度的弊端。一人一票有內在的道德性,好像不容討論它的領袖選舉的正當性和合法性,但卻不能制止它發生暴政的可能性,也不能保證它的良政善治。而中國這個儒家文化的國家,科舉制選拔治國人才的方法實行了千年,尚賢制的建立有着堅實的基礎,並且據民意調查發現,中國人對政治制度實效性的期望遠遠高於政治制度的程序性,中國人都是實用主義者,對政治制度的有效實行,不介意放棄一部分的政治權利。對這一方面,貝淡寧的觀察是:考慮到政治文化和國情差異,我認為中國人會傾向於授權領袖做好事,而美國人更傾向於限制其做壞事的權力。中國這種授權模式是通過考試和政績考核而作出選拔的,以這種遞升形式,保證了政治領袖上台前有一定的知識能力和社交技能,能回應民眾需求做好事的機率大大提高。尚賢制並非完美,也有它的問題。作者指出三點,分別是腐敗問題、僵化問題和合法性問題。作者期待西方的選舉民主制和中國的尚賢制可以互相借鑑長處,將挑選和提拔能力超群、品德出眾的政治領袖的體制優勢最大化,劣勢最小化。■文:韓毅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